“五导”融入“六模块” 建构高效政治课堂

2015-09-16 10:06董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导学模块目标

董丹

[摘要]随着高中课改实验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趋成熟,部分教师开始尝试通过“六模块”建构高效课堂。把“五导”思维融入“六模块”课堂,能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对深化政治课堂教学也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五导六模块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64

所谓“六模块”即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教师不必每一节课都机械教条地按这些模块逐一完成,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需求将其灵活渗透在课堂中。许多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下摸索着前进,政治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部分教师在“六模块”高效课堂基础上融入“五导”思维,即导趣、导向、导学、导问、导练,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一、导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放得开,自主活动才能热烈地开展,教师才容易在课堂上突破重难点。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政治教学中,需要适时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着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推动学生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政治教师应适时创设情境,特别是在“互动探究”环节。时政热点材料的整合、身边趣味小故事的搜集、图片视频的切入、案例的精心设计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进行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1连云港花果山本身是文化吗?(2现在将花果山开发成旅游区,并拍摄成艺术作品,这样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感觉文化生活的趣味。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轻松学习,从贴近自己的生活情境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不致对政治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导向

导向的过程是使学生明确政治学习方向的过程。“导”是教师引导,“向”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既有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有每个模块训练的目标,但不管哪个层次的目标,教师都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心中有“向”。通过“导向”,学生可以了解学习信息,把握整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一般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预设三维教学目标。就三者关系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需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拉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知识与技能目标奠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为例,本课重在“体味”二字。该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通过教学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对于该目标中的“通过教学”,可采取投影多组图片的方式来展示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在缓缓放映影像的同时,用简洁的语言娓娓道来,使学生真正“体味文化”。

三、导学

导学是学生了解政治学习信息,掌握政治教学内容的过程。所谓“导”,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导”是手段,“学”是目的,二者相得益彰。所以“导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积极思考,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以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导学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校园有哪些文化资源”,说一说“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 “参加文化活动有何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1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动物有没有文化?(2人是否天生就有文化?人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3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展示正反两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和影响。

四、 导问

导问是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对课堂教学主动质疑的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往往沉默不语,不愿发问。因此,导问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特别是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问。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建构知识、掌握知识,所以学生的自主质疑是内因。教师的提问是外因,教师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针对文化生活第八课《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两种文化有哪些表现和危害?(这些问题属于浅层次的设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懂得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危害性。

2.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对前一层次问题的提升,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原因。这种探究属于理性探究。

3.我们如何区别与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该问题属于更深层次的设问,目的是希望学生利用阐释问题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性探究的能力。

连环递进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思维积极性,拓展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能。

五、导练

导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并延伸拓展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导学这一环节,只是对新的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要更进一步地拓展和运用,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因此,必须通过导练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培养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研究运用解题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巡回辅导,检查该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内容出题。

目前,我国山寨文化盛行,市场上盗版音像、图书大量存在。它们的存在(

A.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B.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

C.迎合了一些人的低级趣味

D.给大众传媒插上飞翔的翅膀

【试题剖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盗版音像、图书侵犯了知识产权,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故选B项;盗版音像、图书的内容不一定是低级趣味的,故C项不选;A、D项是文化市场的积极意义,不符合题意。

【导学拓展】解决具体问题,只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会严重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危害公民的思想道德。所以,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活跃,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繁荣,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实现教学高效是政治教师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将“五导”融入“六模块”中,探索实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认识课堂、关注课堂、改革课堂,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导学模块目标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我是小导游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