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2015-09-16 10:25吕智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河段系统优化文明城市

吕智勇

[摘要]结合学生熟悉的温瑞塘河材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有效解决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重难点。

[关键词]温瑞塘河整体与部分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87

一、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哲学意义上的联系的含义,但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整体与部分功能不同。

4.如何把握系统及其特征。

四、 教学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经典名言名句,结合基本地理常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结合教师讲授,使学生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教学过程】

活动1:首先,咱们一起看几张图片,大家猜一猜图片中分别是温州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图片和大家的亲身感受,让学生知道温州最近几年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确发生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14年以来温州一直努力地在做一件事情——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引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温州900万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由此可见世界上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从而明确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活动2: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家知道温州的母亲河吗?

生:温瑞塘河。

多媒体展示温瑞塘河的材料。

1.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注:一直有百里河塘,入河捉鱼的美称。

2.温瑞塘河不同河段对温州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师:温瑞塘河与各河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师:那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请大家先完成一个表格。(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得出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区别。

师:整体和部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设计意图]由整体和部分在材料中的体现得出二者是相互依赖的。

活动3:继续展示温瑞塘河的材料。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温瑞塘河的部分河段出现了污染,尤其在一些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集中的河段,污染尤为严重。2000年时5类和劣5类河段就占了85%。最终导致了温瑞塘河的变质。

2.温瑞塘河的变质又致使其他河段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师:温瑞塘河作用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

[设计意图]引出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活动4:继续展示温瑞塘河的材料。

一是水体污染越来越突出。由于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水长期大量直排入河,河道水质日益恶化。

二是河床淤积严重。由于长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等,导致河床变浅,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

三是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沿河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四是文物古迹受损严重。多数古建筑年久失修,有些文物古迹被厂房侵占或被垃圾填塞。原有的塘河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正在渐渐消失。

[合作探究]先对学生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

[探究任务]根据温瑞塘河的污染原因,结合实际分别从政府、企业、居民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治理和保护温瑞塘河。

[设计意图]由温瑞塘河的合理治理知道只有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种情况下的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又称为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从而推出系统的含义、特征以及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活动5:布置课后作业。

结合温州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个领域,运用联系的方法,想一想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该领域的不文明现象,从而更好地促进温州文明城市的建设。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一些鲜活的事例、图片来说明问题,告诉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来看,这堂课在教学设计上逻辑清晰,过渡自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这堂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图片、对话、讨论等活动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体现了快乐学习、快乐教育的理念。②利用本地资源自创学案、自创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使学生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本课也有不足之处。再看课堂教学录像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的发言有许多精彩之处,但笔者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及时充分的肯定。这是笔者今后应该注意的。

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细、难,因此,需要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同时,课堂上对“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和“ 如何把握系统及其特征”这些难点的分析应更加具体形象些,以利于不生理解;在练习题目的讲解上,应多些解题技能训练。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河段系统优化文明城市
学生服务系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4男子投毒致2.2公里河段鱼类几近灭绝
神奇“不冻河”
不经意地有了善意(组诗)
神奇的“不冻河”
基于精益生产的持续改善系统优化研究
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不做作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