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课更具历史味?

2015-09-16 10:28白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题写历史课文科

白贤

[摘要]批判性思维应该是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史中《游春图》的教学分析,我们试图得出:在历史教学中,对任何已有结论都保持必要的警惕,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认识的构建过程,才能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历史味。

[关键词]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历史味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92

在笔者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很多学生表示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这是个多少令人有些尴尬的事情:我们在以“教历史”的名义扼杀着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放眼神州大地,“历史热”从来就没有冷却,几乎“满眼尽是历史书”“满幕尽是历史剧”。但是,学生为什么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也许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历史课”少了“历史味”!那么,究竟什么是历史味?怎样才能让历史课更具历史味呢?

历史课的历史味到底是什么味?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有的人强调的是享受历史的过程,有的人则关注历史教育的功能,还有的人认为应该是汲取历史的智慧。那么就让我们从《中国的古代艺术》一课入手,来品品历史课的历史味吧。

《中国的古代艺术》涉及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方面的艺术门类,堪称一部小型的中国古代艺术简史。但要讲好这节课,还真不容易。如果面面俱到,势必走马观花。如果浓墨重彩,时间不够不说,还会使得历史课成了文艺鉴赏课,从而完全丧失了历史味,“为他人做嫁衣”,而学生也未必“买账”。当然,我们重点不是讨论教材的处理,而是对讲法的思考,即如何讲才能使艺术史有历史味?比如在讲到《游春图》时,我们可以有如下几种讲法。方法一:这幅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画,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山水画。该画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是一幅难得的传世佳作。方法二:这幅画是隋代展子虔所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宋代时,为宋徽宗所得,在画的右上侧空白处题写了“隋展子虔游春图”字样。以后辗转数代,至清时为乾隆皇帝所得,又在上面题写了七言诗一首。民国时,著名的收藏家张伯驹倾其家产得到此画,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其赠予国家,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稀世珍宝,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方法三:(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宋徽宗以艺术家的身份在画作右上方空白处题写了画名,是对作品的充分尊重,而乾隆皇帝在画中题写诗词,则是对艺术作品的严重破坏。这实际上反映了专制皇帝对文艺作品的亵渎,反映了权力对艺术的傲慢。方法四:(在方法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以上的说法可信吗?有人说《游春图》是一幅赝品,其理由是:1.按照画的材质,隋代的东西根本不可能保存至今。2.原画并没有题目,宋徽宗题写题目时已经是数百年后,根本不能证明就是展子虔所画,即使宋徽宗本人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3.从画作本身的技巧而言,也难以算作上乘,而是属于平庸之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实际上,这四种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不同的课程观。而这些课程观,决定了历史课堂的韵味,即我们所说的历史味。方法一属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它以传授知识为本位,只是告诉学生基本的结论,缺少趣味、变化、思维。它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生硬、单调,哪里还会有历史味呢?方法二体现了历史过程的细节之处,使文艺作品变得生动和具体,通过《游春图》背后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这幅画的来龙去脉,了解了这幅画背后的诸多曲折,宋徽宗和乾隆帝的介入使这幅画充满传奇色彩,而张伯驹的义举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都使讲课内容多了些历史味。但这仅仅是有趣,依然没有脱离“死知识”的窠臼,因而历史味也是明显不足。方法三通过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对历史现象作出深刻的解读。这显然已经是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本位,让学生从历史的发展中汲取智慧与养料,看到历史现象的根源与本质。这也是艺术课与历史课的区别所在。从艺术中发现历史和升华认识,这应该就是历史味了吧?但这依然不算高明,因为这种历史的味道是教师给的,所以学生不会感到特别尽兴。要想味道更加醇美,必须是学生亲手所做,而方法四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方法四是让学生参与历史认识的构建过程,让他们和《游春图》一起进入历史,去探究其发展的脉络。辨别真伪,不但将历史引入现实,同时设置了必要的历史情境。而要辨别这幅画的真伪,就需要查找资料、使用资料、分析观点、甄别结论等一系列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理性论证、生成结论,而这些,不正是历史学习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吗?一门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不就是源于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吗?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具有历史味的课堂!

赵亚夫教授在《让历史课有历史味》中说:“没有批判性思考,文科就不存在。学文科,要培养人文情怀、独立精神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严格地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只有科目上的文科,没有意义中的文科。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是,我们的文科缺乏精神解放、思想开放的内涵,极少文科应有的气质。”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应该是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任何已有结论都保持必要的警惕,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味。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题写历史课文科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初三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初三
孙文科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
嫁给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