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化遗产打造生活化的历史课堂

2015-09-16 10:29陈建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历史情感

陈建

[摘要]利用文化遗产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课堂上创设鲜活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走进古人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和提炼的过程,让学生神入古人世界,升华历史情感,提升历史素养。

[关键词]文化遗产生活化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93

生活化课堂就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学与生活整合,强调教学联系日常生活,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生命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最为直观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遗存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文化遗产还包括无形文化遗产,一般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文化遗存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文化遗产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从古人的社会生活出发,打造具有生活气息的历史课堂。

一、体验生活,实现历史神入

“神入”(empathy一词作为心理学概念从西方传入我国,其本意指“同情、同感、共鸣、同理心”,即“同情的了解、设身处境的想象”。在历史教学上的意思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例如在讲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让学生比较两座石窟的佛像在形象上的差异,学生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云冈石窟的佛像形状,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丰颐、肩宽,有雄健的气概,而龙门石窟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形式,人物气度更加温和可亲。由云冈佛像的雄健可畏到龙门的温和可亲,让学生思考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材料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云冈石窟建于北魏早期,位于山西大同,也就是北魏前期的都城平城附近;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晚期,位于现在的河南洛阳,是在北魏晚期都城河南洛阳附近。学生通过比较可以比较直观地体验到北魏人在早期和晚期在生活气度方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的措施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两座与北魏有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创设出来的这种鲜活的情境,发挥想象,神入历史场景,再现当年北魏鲜卑人在汉化过程中的生活变迁,领略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感受到民族融合的力量。

二、感悟生活,升华历史情感

情感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手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和利用和谐的教学环境,妥善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历史教师应更多利用前人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生活,让学生感悟古人生活,促使情感升华。例如在讲授西方国家的奴隶贸易的时候,以往教师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常常用纯粹是教条式的语言,这是难以打动学生的,自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戈雷岛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东南方向大约三公里的海面上,岛上的奴隶堡是一座坚固的木石结构建筑物,楼上铺着地板,面朝大海,阳光充足,是西欧奴隶贩子的住所。楼下是一间间奴隶的囚室,每间只有5平方米多,阴暗潮湿,闷热异常,却要关押20名左右的奴隶。囚室底层面向大海的地方,有一个非常狭窄的出口,那是驱赶奴隶上船远行的通道。据推算,有多达2000万黑人从戈雷岛走上“死亡之路”,其中有500万人中途死亡。如果教师引领学生感受当年在戈雷岛上奴隶贩子和黑人奴隶的世界,学生一定会为之震撼,其情感也得到升华,从而实现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提炼生活,提升历史能力

历史能力就是指历史学科能力,它强调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具体是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古人的社会生活所遗留的文字、文物等历史遗存中提炼历

[基金项目]本文是笔者参与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文化遗产的历史“神入”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史信息,区分历史事实,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想象,分析历史问题,获得历史结论并为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以往历史教师常常依靠的是以文字为主的单维度信息,而文化遗产往往能够提供多维度信息。有些近代文化遗产,本身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学生可以对其中的一些要素加以提炼,不仅可以灵活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力的提升。如笔者利用了江苏省南通市唐闸镇的近代工业遗产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开始着手筹建大生纱厂,1899年正式建成投产。辛亥革命后,大生纱厂的效益连年看涨,张謇利用纱厂丰厚的利润,致力于发展南通的诸多社会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创立了许多“中国第一”,如中国第一所博物馆、气象台、师范学校等等。但是进入20世纪20年代,大生企业集团开始走下坡路了。抗战时期和国共内战时期,大生纱厂受到巨大的冲击,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为南通国营大型棉纺织厂。笔者所在的学校离唐闸镇并不是太遥远,通过组织参观、资料介绍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综合分析大生纱厂起起落落的原因,并得出自己的认识。通过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以及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都有极大的提升。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这样就可以完美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总之,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前人赐给历史教师宝贵的礼物。历史教师要格外珍惜文化遗产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让这些资源时常走进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营造适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走进古人生活,凭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一定会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必定会用心探索其中的奥秘,品味历史的真谛,这样的历史课堂,一定能够比较完美地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历史情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情感
Tough Nut to Crack
台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