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

2015-09-16 10:30安秀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中学历史

安秀丽

[摘要]新课改形势下,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以古鉴今,明正现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素养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94

1902年,清朝颁布《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和《钦定中学堂章程》,明确规定蒙学堂、寻常小学堂和中学堂都要设置“史学”课程。此事标志着历史从经史子学中开始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正式课程。时至今日,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已经开设了一百多年之久,可见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所在。但是,由于当今中学历史是开卷考试,在中考中和政治一张卷,且分值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初中历史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并没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而人类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五千年之久,古今中外跨度之大,内容之繁杂,堪称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也就是说历史的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却很少,还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尴尬地位。这就给历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自己正确的教学观,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呢?

一、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作为历史教师,要有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能通晓古今、学贯中西,有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广博的历史知识。而系统、广博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因此,历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要经常学习、博览群书,钻研教学大纲、教材,还要经常研究史学动态和史学专著,经常看一些历史专题片和纪录片,关心时事,关心热点,与时俱进,以此丰富知识内涵,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历史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

二、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注重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滚滚长河中,点点滴滴需要积累的知识浩瀚无比。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首先把握历史的脉络,也就是要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就如同画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样,先画出粗壮的枝干,再加枝条,最后再画树叶。这里的主干就是历史的脉络,也就是历史知识体系,而枝条就是每个章节在本系统所处的地位,那些零碎的知识则是一片片树叶。如果说把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大系统,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为子系统,那就应明了子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子系统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和时代特征的把握,有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严密性系统性的培养。当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的时候出现在脑子里的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而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时候,学生才是真正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实,学习历史的方法固然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历史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的振兴最终依赖于每个国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国家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国情怀,没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那么他的历史考试分数再高,那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才资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而一个没有爱国情怀的人怎么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历史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从未中断。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一时。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充满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万里长城,敦煌壁画……辉煌灿烂的文明、文化数不胜数,足以激发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另外,大量的历史人物也作出很好的榜样: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故事都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心。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屈辱史,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惨败,中法战争的胜而不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让我们深深地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爱国、自强不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伟大而又任务艰巨的工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责任。

四、要以古鉴今,明正现实

作为历史教师,还有一项更严峻的任务,那就是把历史“以古鉴今”的功能放在首位。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是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那么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我们牢记于心,其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历史的另一个现实意义,以史为鉴,明正现实。我们的历史教学和历史考试还是离不了教条化死板化。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日本学生做的一道历史题:日本跟中国每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如果日本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作者又列举了我国的一些试题: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签订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文章结尾说:“……人家培养的是能力,我们灌输的是知识。天啊!不能完全责怪孩子,应该反省的是我们大人。”关于这道题,有个日本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们跟中国可能在台湾回归中国后有一场激战。那时台湾海峡就会成为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只能走外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中东过来,穿过马六甲海峡,走台湾海峡再到日本海,这是我们的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就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其他学生也都认为中国跟日本的磨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感觉日本的教育真是可怕,他们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百余年来一直做着征服中国的美梦,因而他们从小对学生进行的就是仇视中国、将来征服中国的教育。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仁义、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进行历史教学,虽然不能像日本那样培养好战分子,但是,“落后就要挨打”可是我们百余年来血的教训,爱好和平、维护和平也要以坚强的国力为后盾。那么,结合我国的国情,模仿一下这道题,应该这样出:近代史上,中国每个世纪跟日本打一次仗,19世纪是甲午战争,中方战败;20世纪是抗日战争,中方战胜。21世纪如果中日再次爆发战争,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这场战争,维护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维护世界和平? ——这才是我们的大国风范。要看到未来的隐患,有着充分的战争准备。 “足食,足兵”国防不可不强,又不可轻易言战,因为“兵者,不祥之器”。鉴往知来,我们的历史课不培养好战分子,也绝不整天粉饰太平。我们爱好和平,但只有对战争有充足的准备,可以在任何时间打赢一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你才拥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资格。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绝不仅仅只是向学生讲解一些历史知识,也并不只是教给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任。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经验与教训。让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成长为新时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爱国中学历史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