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015-09-16 10:34蒋红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历史情境课程

蒋红丹

[摘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整合了历史、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作为历史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培养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探究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99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前传统的教育与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不断反思,这推动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大,但同时摆在教育与教学改革者面前的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思考也会越来越多。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更符合新世纪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本文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主要探究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

一、讲究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与社会原本是一门极其有趣的学科,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初中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即未能通过历史中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历史变得生动起来,而是照本宣科地去教学,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历史与社会课程时,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变得生动,让初中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新的课程的学习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可以先提学校根据店口镇政府锅炉改造工程的要求安装天然气管道,然后提问:镇政府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开始讲述新课的内容即中国的环境问题。这样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既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该课程的状态,充满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

二、架设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想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率,就得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参与进课堂学习中去,积极调动自身各种感观去体会和感受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乐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

1.让学生多观察多读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习从地图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例如,在《大洲和大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好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读图抢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大洲?赤道穿过了哪些大洲?通过问题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此外,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地图一段时间后让他们画出简单的世界地图,比较谁画得又快又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得更加到位,从而更加容易提高基础知识成绩。

2.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在《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我们自己的家乡白塔湖,让学生分析家乡的情况,分小组讨论:利用地图说说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因素,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色有哪些?对本地区的发展有何建议?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尽情地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的论述中了解到不同的观点,这样大家在不断交流中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三、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以及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学生在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知识的理解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师就需要正确去引导,并适时去点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困惑时打通思路,做到正确理解知识。此外,当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知识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赞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越多学习的成功体验,自然对本课程学习越有动力,其学习效率和效果就越好。

四、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该课程的知识

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觉,如烦恼、讨厌、快乐以及成功感都需要一定的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历史与社会教材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简洁、综合、系统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感受教材,互相交流,分享成功。

比如在学习初一《石油宝库》时,可以创设情境“寻宝记”,学生通过寻宝—挖宝—鉴宝等环节,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石油运输路线、石油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等。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另以《改革开放的年代》为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投影出自己设计的题目:(1请你谈谈对“1979年是一个春天”的理解。(2你知道“有一位老人在南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是谁吗?(3请你谈谈老人所画的圈的含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自身的体验和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五、让学生加深学习的体验

学生体验的深浅是由学生自身所学知识的多少决定的,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自然也就不会对该课程有较为深刻的体验了,所以,知识就是体验的基础。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体验性的教学,可以以显性的知识为基础,以隐性的知识作为一个切入点。例如在讲授历史人物或者社会的事件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收集各种相关资料,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感性体验的过程。

再回到前面所提的“一国两制”的课例,教师可以采取上述让学生收集资料的教学方式。在收集大陆和台湾的相关历史资料时,不少学生搜集到三国时期、隋唐、元明清时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史实。此外,学生就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并在班上分别阐述本组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生丰富的个性,也让教师感受到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的角度。只有这样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学习该课程。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应担当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杨振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开展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28).

[2]王月芬.注重课堂教学细节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43).

[3]林正委.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3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情境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