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2015-09-16 10:37荀瑾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全球化思维能力历史

[摘要]为适应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历史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如何置学生于“问题探究者”的位置上,启发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重点从优化问题设计的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优化问题设计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04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可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有疑问意味着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并寻求解答办法。正是在产生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创新的需求与兴趣。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的环节,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问题的优化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优化问题设计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按照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状况而进行,应尽量避免缺乏目的的随意提问,因为过多无效的提问会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的问题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使学生“跳起来摘得到”,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关于历史热点“一带一路”,2015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第38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汉代的丝织品,曾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远销到古罗马。罗马帝国的哪一法律体系也涉及规范和调整贸易?(2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3近代英国曾掌握海上霸权。19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贸易遍及全球的根源是什么?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初期,哪一国际贸易组织因时而生?该组织呈现出哪些特征?(4“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和周边国家共创机遇、共同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概括“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

本道题目的四个小问涉及罗马法、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等多重知识建构,问题新、设计巧、覆盖广,堪称经典。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思考时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问题设计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绝不是为问而问,也不是随时发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艺术就在于把握住提问的恰当时机,在关键处设疑,在紧要处发问。何处设疑,何时发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魅力所在。

如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时笔者提到,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黄金梦”,走上了伟大的探索之路,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航行。在学生了解哥伦布四次航行的路线不一致后,笔者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预先设计好的如下问题:“如果让你为哥伦布设计一条最佳航线,你会如何设计呢?”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各抒己见,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三、问题设计要把握好“度”,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如学习中国古代的商业时提供相关材料(2015扬州高三模拟卷,节选:“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三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第一层次的问题设计如下:根据材料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第二层次的问题,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谈谈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第一问较简单,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进行归纳即可。第二问从内容上考查了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的不同点。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强调对外贸易发展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等等。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中国古今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讨论的氛围中,使学生思维碰撞,个性张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被激发。所谓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论开放,只要结论能够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二是思维结构开放,允许和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各抒己见。

如设计辩题: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对待全球化呢?请以“经济全球化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为辩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发展中国家要抓住机遇,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优化问题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让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将教与学、师与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季欣怡.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效益的优化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荀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迁移思维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2).

[3]王伟.中学历史课堂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何琎.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5]梁静燕.高中历史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全球化思维能力历史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