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2015-09-17 19:09吕光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发展对策文化产业

摘要:在梳理平顶山市地方文化资源基础上,分析了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的现状与优势,指出平顶山市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对策 平顶山市

当前,中国各地方政府正积极加强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委、省政府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确立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强省目标的重要支撑。平顶山市作为中原经济区重要城市, 近年来,积极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先后下发了《中共平顶山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的决定》、《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平顶山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在全市实施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企业培育扶持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平顶山市有发展文化产业丰富的文化资源

平顶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现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另外,平顶山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中国传统村落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总数达17处,河南省传统村落77处[3]。平顶山博物馆是迄今河南省博物馆中唯一获批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4]。

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叶公沈诸梁,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豢龙大师刘累,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墨翟,汉代谋略家张良,唐宋诗人黄庭坚、元结、蔡京、苏轼三父子,历史上最早的中医食疗专家孟诜,抗金明将牛皋,抗倭名将焦宏,“五四”爱国诗人徐玉诺,《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旅美科学家崔琦,我国第一个小说家邯郸淳等历史名人是平顶山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体现者,是平顶山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的现状与优势

文化资源具有无形、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性[5]。平顶山市拥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了一些文化产业,较突出的有根亲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工业美术产业、演艺娱乐产业等。

(一)根亲文化产业

随着20世纪80年代寻根热的兴起,寻根祭祖的海内外宗亲络绎不绝,姓氏文化的研究工作也蓬勃开展,由此形成独特的根亲文化和寻根经济,并衍生出相应的文化产业,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平顶山市积极利用根亲文化,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1、墨子文化。隶属平顶山市的鲁山县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故里,境内现有墨子故里、墨子祠庙、墨子城、墨子井等历史遗存遗迹20余处,有关墨子出生、宦迹、归葬以及墨子与鲁班的传说故事、民间歌谣、表演艺术和祭祀风俗丰富多彩。近年来,平顶山市高度重视墨子文化的研究与发掘工作。成立墨子研究中心,复建了墨子著经阁,重立“墨子故里”碑,建立了墨子像。先后出版了《墨子在中原》、《墨学与和谐世界》、《墨学与现代社会》等专著[6];连续举办四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和墨子文化高层论坛活动。尽快实现墨子文化有形化,平顶山市积极招商引资,中原墨子文化产业园正在积极筹备,以此促进鲁山文化旅游业的发展[7]。

2、刘姓根亲文化。鲁山是世界刘氏祖庭,平顶山市成立了刘姓始祖刘累与龙文化研究会、刘氏文化研究会,现已出版《中华刘姓大型邮册》、《龙戳大全》和《刘氏祖庭、刘累故邑》等专著。2004年鲁山县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刘氏联谊大会,推动地方经济与世界的融合和发展,祖根地文化宣传工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3、叶姓根亲文化。作为全球叶姓华人的祖地——平顶山市下辖的叶县,成立了叶公文化研究会,出版了《叶姓溯源》、《叶公沈诸梁考证》、《今日叶公故里》等专著,丰富、发展了叶县的文化遗址资源。叶县成功举办了三届世界叶氏联谊会,13个国家、地区以及大陆20个省份的上百名叶氏后裔代表到叶县寻根拜祖,研究叶公文化,弘扬叶公精神。

(二)文化旅游产业

依托平顶山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实现文化旅游是平顶山市旅游的特点和长远发展方向。作为中国观音文化的发祥地——香山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宝丰推出“民俗文化一日游”线路,包括马街书会民俗园、中原解放纪念馆、宝丰酒文化工业园区、河南红英科技园、河南伊利乳业园等7个景点,融合了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等旅游元素[8]。

(三)工艺美术产业

平顶山市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数量多,各具特色。鲁山县剪纸、舞钢市轧琴、宝丰县、汝州市的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宝丰酒酿造工艺、舞钢市的鱼灯花社舞、宝丰县木偶戏、郏县青铜工艺、鲁山的泥塑、绢花、五谷画、金镶玉等独特工艺是平顶山市的瑰宝;郏县的泥塑彩绘技艺、胡二道具锻造技艺、神前琉璃瓦烧制技艺、神前钧瓷烧制技艺,鲁山县的面塑技艺、花瓷制作技艺等特色工艺不断被发现,丰富了平顶山市工艺产业的内涵。2014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暨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在宝丰县宋宫汝瓷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平顶山市现有汝州市荣华汝瓷开发有限公司和平顶山市金玉坊商贸有限公司(金镶玉制作技艺)两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四)演艺娱乐产业

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的宝丰县是平顶山市魔术、曲艺的大县。目前,宝丰魔术产业已涉及7个乡镇,拥有1400多个民间表演团体,从业人员5万5千多人,表演团体数和从业人员都约占全国一半,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民间文化产业。

三、平顶山市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文化产业意识不强

平顶山市是一个上世纪50年代依托煤炭资源建立的工业化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明显薄弱。当前,平顶山市许多文化资源还未得到重视,更谈不上将其产业化以适应市场需求;文化产业开发投入不足造成文化产业的发展缓慢、文化资源的浪费和损毁;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思路以及运作方式,仍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二)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偏弱

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基本趋势。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与平顶山市经济规模不相适应,是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偏弱,没有发挥出强大文化资源的巨大经济潜力。

(三)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文化消费水平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应有所改变,精神文化产品方面的消费也应有所增加。但平顶山市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居民的文化消费仍存在差距,文化消费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四)文化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平顶山市的文化资源需要快速、全面地开发和利用,但是平顶山市本土的创意能力有限,科技化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平顶山市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

(五) 传统文化产业比例偏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文化资源具有非常厚重的地方文化,如汝瓷、宝丰酒酿造工艺、青铜工艺等,这些文化资源在利用上多为保持其特有的韵味,以仿制为主要手段生产相应的产品。另一方面就是表演娱乐方面比重较大,表演娱乐方面又侧重于对传统节目的排练,这都表明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的传统因素居多。

(六)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平顶山市缺少真正懂经营的文化专业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专业特长的创意制作人才,对文化产业进行有效推广的营销人才等。优秀人才队伍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人才更是稀少,客观上限制和影响着平顶山市文化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

四、平顶山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将企业现代经营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加大力度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将文化企业推向市场,在市场的洗礼中成长,使平顶山市宝贵的文化资源流向优质企业,以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和发展。

平顶山市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善于通过资本运作来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可通过地域优势文化资源来集聚多种资本,吸引社会对文化的投融资,并借助于资本来开发文化资源。在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政府要作为主体引导企业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正确利用,同时对文化资源做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平顶山市重点要搞好楚长城遗址、香山寺、三苏坟碑林、应国古墓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开发,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修订相应法规政策激励文化产业发展

平顶山市可从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转企业改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将文化经济政策上升为地方法规,为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全面整合文化资源,实施精品化战略

平顶山市应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细致的分类评估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手段,确保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平顶山市应将优质的风景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有规模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项目,使平顶山市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应坚定文化旅游业在平顶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借助平顶山市的“香山文化”、“魔术文化”、“曲艺文化”和“中国书法城”等文化品牌,打造观音文化园区、宝丰文化产业园区,将敬佛礼佛、魔术演艺、曲艺表演与民俗休闲旅游融合在一起。通过与外界的广泛交流和沟通,做好平顶山市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的策划、宣传、推销,扩大平顶山市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

(四)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文化创新、商业运作是文化产业的三大动力机制。平顶山市应在魔术道具、音响、服装、舞台设计等方面的生产和应用上,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充分利用平顶山学院等本地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研发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地方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快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力度。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如与平顶山学院合作举办平顶山市文化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培训班,有步骤地培养经济管理型人才、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大力发展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如扶持宝丰魔术职业艺术学校、平顶山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等,将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再次,完善培养机制,制定从业资格标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加强从业人员的考核工作。总之,要采取多渠道、多手段、多形式为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培养懂市场运作、有经营管理才能的文化专业人才和有创新能力、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平顶山市政府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引进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制定具有激励作用的用人机制和利益分配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本。

(六)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文化产业也是服务业的一种,同样依靠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支撑。平顶山市应从居民消费结构调查研究入手,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文化消费的观念和习惯,完善和优化文化消费的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在个人文化消费市场培育成功之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政府通过对新兴文化产业给予补贴、采购的形式,促进文化企业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逐步实现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EB/OL].大河网, http://www.dahe.cn/hnxw/shmtdd/hnrb/t20051008_273580.htm.

[2]平顶山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递积极正能量[N].平顶山日报,2013—8—6

[3]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平顶山总数全省第一[EB/OL]. 平顶山新闻网,http://www.ha.chinanews.com/lanmu/news/1698/2014—04—17/

[4]平顶山市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EB/OL].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http;//www.hnta.cn/Gov/zwzx/jq/5146747754.shtml

[5]吴圣刚.文化资源及其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1—12

[6]2014年中国墨子文化发展论坛在鲁山县召开[EB/OL].人民网河南分网, http://henan.people.com.cn/n/2

014/1126/c356896-2320720775.html

[7]“中国墨子文化之乡”在河南鲁山授牌[EB/O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7/24/c_1

16672817.htm

[8]平顶山市宝丰县“民俗文化一日游”旅游路线敲定[EB/OL].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http://www.hnta.cn/Gov/zwzx/xq/6400903251.sh-

tml

(吕光,1962年生,浙江嵊州市人,平顶山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发展对策文化产业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平顶山市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抓机遇迎挑战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