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商业有效供给研究

2015-09-18 19:46王瑞丰
经济与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

王瑞丰

摘 要:城市社区商业在城市商业体系中不仅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占据关键位置,与城市中心商业、城市区域商业并行,媒介商品流通、满足消费需求。然而,我国城市社区商业供给角色不断转换、定位模糊;产业价值关系没有链接、不能生成规模效益;散乱运营、外部不经济等问题,导致社区商业供给模式与需求模式错位,有效供给不足,从而引发社区民众的意见。改变城市社区商业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根本在于明确社区商业定位,建立社区商业资源配置系统,完善社区商业供给机制,调整社区商业供给业态、创新社区商业供给方式,实现城市社区商业供需平衡。

关键词:社区商业;供给系统;目标导向;作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5-0042-07

一、引言

社区商业,即以居住区及周边居民为主要对象,以便民、利民为主旨目标,提供满足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从商业体系来看,城市社区商业区别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域中心商业,其辐射消费半径有限,却是城市商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关系居民的生活品质及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从商业形态来看,城市社区商业有别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域中心商业,其特定的业态组合及供应模式呈现稳固、持久的发展趋势。从功能作用来看,城市社区商业差别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域中心商业,其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商品消费,同时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文化服务消费,而且提供社区居民交往平台,满足现代城市社区居民的综合需求。

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愈加复杂的消费需求,2005年以来,国家部委颁发系列相关文件指导社区商业工作,推动社区商业发展①。2013年课题组对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商业供应状况进行了典型调查,对社区商业需求满意度进行了全面调查: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商业,了解其存在形式;区分不同业态的社区商业,勘察其分布状况;区分不同运行方式的社区商业,辨析其差异化运营特征。在回顾社区商业发展历程,探究社区商业发展规律过程中,发现城市社区商业快速发展阶段存在着共性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老旧社区、新建小区、拆迁小区,还是商务社区、特殊社区,居民总体对社区商业供给满意度为69.6分(百分制),其中对便利店、美容美发店等业态供给满意度相对较高;对再生资源回收、早餐店、餐饮店、便民维修等业态供给满意度相对较低,如图1所示。

访谈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居民普遍认为,日常生活必需要的,社区商业提供不了,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日常生活不必需要的,社区商业供应充足、且常改门面、频繁装修。居民对早餐店与餐饮店的卫生情况尤其担忧,对餐饮、再生资源回收、便民维修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噪声扰民问题非常烦忧[1]。由此而言,城市社区商业的消费需求由关注供给数量转变为关注供给质量,但是城市社区商业的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模式与需求模式错位,供求失衡现象需要深入研究。

二、研究文献回顾

(一)国内研究

国内资料显示,社区商业近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商业范畴界定、社区商业发展历史、社区商业发展模式、社区商业发展趋势、社区商业文化、社区商业建设评价标准等,典型文献如表1所示。

概括表1内容,国内学者研究社区商业的视角:一是从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的角度,阐释社区商业发展动因、作用以及发展对策,论证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提出社区商业评价体系[2-3];二是从社区商业供应的角度,阐明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典型问题[4-5];三是从社区消费者的角度,对我国城市社区商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6];四是从现代资讯技术的角度,阐述社区商业虚拟空间运营形式[7-8]。然而,国内学者对于社区商业的研究尚有不足:基础问题研究较多,深层问题研究较少;实证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较多,贴近实际的国内经验借鉴的研究较少;单一视角(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文献较多,综合视角的研究文献较少,尤其以城市商业体系视角研究社区商业有效供给的相关文献更少。

(二)国外研究

国外资料显示,社区商业近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商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精神;社区商业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社区商业与社区环境嵌入与融合;社区商业金融投资;网络智能平台下社区商业盈利模式等,典型文献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内容,国外学者研究社区商业的焦点相对集中,即社区商业的存在状态和存在形式,两个“契合度”能够表明社区商业成熟与稳定的发展程度——社区商业与社区环境之间的契合[9-11];社区商业企业之间的契合[12-13]。然而,国外学者对于社区商业存在形式的研究并不充分,经典研究文献较少:没有以区域经济理论分析社区经济发展阶段、探索社区商业的存在形式、辨析社区商业的存在特点;也没有以商业生态位理论探究社区商业的存在环境;还没有以产业链理论研究社区商业整体存在价值,更没有以有效供给理论研究社区商业的存在效用。

三、我国城市社区商业有效供给的缺憾

(一)城市社区商业供给角色的转换

我国城市社区商业运行方式及供给角色的转换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消费需求动态变化直接关联,其过程分为四个关键时期:行政派发期、双轨并行期、低端徘徊期、品牌聚合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区商业承担配给、派发社区居民稀缺产品的责任,社区商业设施是国家计划配置的国有公共设施,社区商业管理由行政机构——街道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这一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商业呈现行政派发运行特点,在城市商业体系中充当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供给角色。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时代,配发供给形式的社区商业逐渐解体,原有的社区商业设施以承包、转让等形式进入市场,社区商业由转型后的商业组织或个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商业呈现计划路径和市场途径并轨运行特点,在城市商业体系中充当拾遗、补缺、补充的供给角色。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
目标引控下的一致性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过程监测技术实践》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目标导向情境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以目标为导向的智能审计路径研究
基于“目标导向”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