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题阅卷手记

2015-09-18 17:26孔令凯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名句道题诗句

孔令凯

2014年河北省中考古诗词阅读题选取的命题材料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设置了三道试题,分别从文学常识、句子理解、名句赏析三个角度进行考查(原题见前页)。这三道题由基础知识识记到名句赏析,先易后难,具有内在的逻辑梯度。三道试题共计6分,考生抽样平均得分为2.62分,总体来看,答题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填写这首诗的作者姓名。这道题本来难度很小,但从答题情况来看,还是有不少考生失分。这道题分值1分,抽样平均得分为0.76分,通过率为75.98%。

考生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最多的情况是张冠李戴,如把这首诗作者的名字“龚自珍”写成“张养浩”“李清照”“晏殊”“孟浩然”等,甚至还有考生写成“郭沫若”;有的是出现错别字,如把作者的名字写成“恭自珍”“贡自珍”“龚自真”等,尤其是“龚”字,出错率很高:还有少数考生干脆没填。

第2题考查考生对“浩荡离愁白日斜”这个句子内容及写法的理解。回答这道题既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又要了解其写法,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这道题分值2分,抽样平均得分为0.66分,通过率仅为33.62%。

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一是答案笼统,没有紧扣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如答成“通过景物写自己的愁苦心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用景物来衬托离愁之深”“将离愁与周边环境联系起来”。二是回答不全面。这道题应该紧扣“浩荡”和“白日斜”两个方面作答,但考生顾此失彼,只回答了其中一个方面,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如答成“用夕阳的光辉来写离愁,表现自己愁肠百结的情愫”“用‘白日斜这种景象烘托出浓郁的离愁”“用‘浩荡来修饰离愁,表明愁苦之多”等。三是答案不合题干要求,只是试图解释诗句表层意思。如答成“浩浩荡荡的愁绪如一轮白日斜挂在天上”“在浩浩荡荡的大地上,天上的太阳发出的光照耀着”。四是对诗句内容理解不正确。如答成“把离愁比作白日,突出了作者的愁苦”“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出离愁浩荡的气势”“浩浩荡荡的离别忧愁犹如白天日光斜射的光辉”。这道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解答时还是有章可循的——“浩荡”是用来修饰离愁的,这个定语,极言离愁的宽广无边:“白日斜”即夕阳西下的情景,用来烘托离愁。

第3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首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生动形象,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这道题分值3分,抽样平均得分为1.19分,通过率为39.62%。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对诗句内容理解不正确。如答成“借物喻人,朋友即使离别了,关系依然存在,表现了作者与朋友之间友谊深厚”“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落地红花的无畏精神,同时也写出诗人对他人的感情”“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助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写出感人的离别之情”“运用典故,抒发了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表达出作者为国捐躯和以死报国的雄心壮志,后人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这首诗的后两句写出了事物的作用,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作用,就像落叶可以给花儿当陪衬”等。二是回答过于笼统、空泛。如答成“因为这两句诗含义深、寓意多”“这两句诗体现出作者的决心,具有深刻的含义”“诗句中蕴含的感情使其成了千古名句,所以广为流传”等。三是只解释诗句表层意思。没有深入赏析。如答成“花就算凋谢了,也是有感情的,它化作春天的泥土更会爱护花”。四是答题时思路狭窄,只是从思想内容着眼,没有从语言特点着眼。

2014年河北省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出得不偏不怪,考生之所以失分较多,是因为对这首诗的内容及特色没有掌握到位。

怎样提高答古诗词阅读题的成绩呢?第一,要明确复习备考的范围,古诗词阅读题的考查篇目一般出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词,这些作品应该成为复习备考的重点:第二,对这些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应牢固识记,并能正确书写;第三,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旨及抒发的情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四,要学会初步欣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第五,要了解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方法与修辞手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句道题诗句
误会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巧用诗句育新人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