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究

2015-09-19 03:13王雪斐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存贷中间业务利差

王雪斐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究

王雪斐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高额利润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对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资产规模、经营利润继续增长,但增速缓慢,资产质量总体稳定的结论。之后结合浦发银行的报表进行盈利模式探究,得出我国目前银行存在的盈利模式为传统的利差主导型,并朝着国外非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转型,最后就我国目前股份制银行转型的有利环境进行分析。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1 我国目前银行业盈利现状

1.1资产规模继续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都处于不断上升状态,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72.3万亿元,比2013年上涨了21万亿元,上涨幅度13.87%。较2013年而言,上升幅度呈现放缓趋势。

1.2经营利润继续增长,但增速缓慢

截至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 548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增幅从2011年的36.33%,经历2012年的18.96%、2013年的14.48%降至2014年9.6%,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利润增长幅度的降低与银行业2014年拨备的大量计提有关,截至2015年4月2日,已经公布的10家上市公司年报,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6%,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2014年同样保持着高盈利状态。

1.3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 426亿元,比年初增长2 505亿元,增长比率达到29.73%。就拨备覆盖率来看,2014 年4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3.66%、262.88%、247.15%、232.06%,比2013年同期282.7%、287.03%、292.5%、291.95%的拨备覆盖率均有所下降。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增加与2014年经济的下行有重大关联,银行作为与实体经济高度关联的行业,2014年实体经济潜在风险的暴露无疑增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降低,表明利润风险的加大,但根据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办法》提出的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监管指标,我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依旧保持总体稳定的状态。

2 营利模式分析

资金规模量、边际利差、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业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下面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对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2.1信贷规模同比例扩增

从表1数据不难看出,银行贷款与存款分别是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银行的高速增长以资产的大规模扩张为后盾。资产负债规模几乎同比例上升,存贷规模也几乎处于同比例增长。信贷规模的扩张使银行通过存贷利差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存贷比为74.46%,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银行将取得的存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贷款赚取利差从而实现收益的盈利模式急需改变。

表1 2010—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情况比较

2.2高额利差是支持净利息收入主要来源

在我国,银行依靠资金量扩张通过高利差来实现盈利,在净利差主导的模式下,银行吸收低利率的存款并以高于存款利率的高利率放贷出去,以简单的操作模式带来高额利润。由于大客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给银行带来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存贷规模在上文已分析,下面主要对浦发银行利差呈现的缩小趋势与高于国际同业水平进行分析。

2.2.1利差有缩小趋势

根据公式:净利差=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总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资金边际利差由资金收益率与资本成本率的差额决定。表2为2010年~2014年浦发银行利差情况。

3.外商在区内投资的生产性项目,应以产品出口为主;对部分替代进口产品,在经主管部门批准,补缴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后,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

表2 2010—2014年浦发银行利差情况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浦发银行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反应了银行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逐年增强。从2011年来5年净利息收益率呈现每年走低的趋势,净利差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由多重原因造成,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2012年国家中央银行首次实行不对称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3年国家实行连续两次下调5年以上国家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的货币政策为“两次定向降准,扶持三农,一次不对称降息”。2012年以来,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加大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有效缓解了存贷关系紧张的局面,银行的利差也相应缩小。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客户议价能力上升。随着市场的开放,不光国内银行竞争激烈,国外银行也参与进来,客户拥有更多选择,因此议价能力也逐渐增强,贷款利率不再完全受银行掌控,因此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

2.2.2利差高于国际同业水平

我国银行业平均利差水平近年来始终徘徊在3%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利差在1%到2%之间波动,过高的利差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高利差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前些年,国家为控制通胀,通常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存款利率没有变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银行继续以较低利率吸收存款,而准备金的提高使放贷数量减少,实体企业对贷款的竞争使得供求关系不平衡,贷款利率逐渐上升,其结果就是银行继续以约3%的低利率吸收存款却以6%的高利率放贷,致使利差水平持续走高。而2012年、2014年国家两次不对称降息对银行的利差有降低作用,也对释放市场流动性起了良好作用。

其二是我国没有完全开放的利率市场。1999年,国家通过提高存贷利差来帮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消化长期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通过净利差扩大利润水平,从而冲销银行巨额坏账,帮助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不得不说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国有银行重组上市的逐渐深入,高利差政策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市场,导致利差水平居高不下,任凭外面狂风暴雨,银行业依然旱涝保收。

2.3从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在成熟的金融系统中,中间业务占有比例较高,存贷业务相对较低。如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仅占20%的比重。我国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下,中间业 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浦发银行2014年中间业务所占比重仅有20.29%。但模式转型也已初见端倪。其一,中间业务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浦发银行非利息总收入共增长101.6亿元,同比增长68.47%;中间业务的增速均高于存贷款净利息收入的增速。其二,中间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提升。

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盈利模式。

3.1传统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

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同时也应注意,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应加速拓宽主营业务,寻找新的盈利点,与国际接轨,以更好地面对市场风险。

3.2非利差盈利模式

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通过非利差模式盈利。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存贷利率相差极小,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主要依靠非利差盈利模式,以发展零售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和中间业务为主打。非利差盈利模式不需要占用过多资本,通过加强市场细分,加大品牌建设,推出各种银行产品,突出各类银行的特色服务内容。非利差盈利模式下银行业务多样化,包含业务顾问、金融中介、综合代理等。银行注重形成比较全面的金融集团,从而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4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环境

4.1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尽管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依然存在于我国银行体系中,但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允许商业银行从事部分证券市场相关业务;2010年,银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进上市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银行子公司试点改革与证券化试点的推行,国家在一定风险水平下,逐步放宽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政策的不断出台,混业经营代替分业经营也将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创新与研发,拓展业务范围。

4.2持续提高的经营效率

西方媒体曾一度称我国的商业银行为“技术性破产”,但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外资、上市、资产剥离、政府注资等措施实现成功改革,至今成为资产质量优良的商业银行。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总体处于逐渐提高的状态,虽然2014年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导致资本利润率下降,但不良贷款率还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总体而言,经营效率的提高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4.3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电子产品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开展网上交易,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又替代了大部分的银行柜台业务,为银行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经营成本。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拓宽销售渠道,是银行业盈利的重要渠道。我国银行业的暴利产生于一个特殊的经济环境,即我国的利率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保护政策使我国银行存贷利差比国外银行高出2个百分点,高额利差成为银行盈利的最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的开放、利率逐渐市场化对利差的影响、金融托媒对银行业务空间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影响以及不良资产逐渐暴露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均给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各界都拭目以待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乔桂明,吴刘杰.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2]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

[3]万琳琳.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必要性分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10).

[4]张明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扩张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09

F832.2

A

1673-0194(2015)12-0143-02

2015-04-13

猜你喜欢
存贷中间业务利差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存贷比取消短期难释放大量信贷
存贷比取消短期难释放大量信贷
宁夏出台公积金存贷新政
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河北省各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