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维良巴渝文化是重庆博物馆的灵魂

2015-09-22 09:06
城市地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峡文物重庆

管维良巴渝文化是重庆博物馆的灵魂

文+何倩 刘重律 图+武孟

重庆师范大学74岁的管维良先生既是研究重庆、三峡区域历史、考古、民族和文化的大家,又是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的馆长,对重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现在,管维良先生已经退休,每天早上八点半,他还是会准时去重师老校区的三峡文化与历史发展研究所。除了研究工作,他甚至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写起了小说,凭借自己的想象,将那些散落的历史事实串起来写成故事。“我已经写了六本了。”说到这儿,管维良笑起来。

英文导读:Guan Weiliang does some researches of Chongqing history. He fnds that Bayu culture is the soul of Chongqing Museums.

迷上巴渝文化

1965年,管维良从北京大学毕业,几经辗转,回到了重庆,来到重庆师范大学。他逐步迷上了巴渝文化,至今已经完成了二十几本巴渝文化研究著作。

管维良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找过他鉴定文物了。“很多都是仿制品,都按着真物做的。”曾经一个加拿大华人拿着一面铜镜找到管维良,管维良用手抚摸着铜镜金色的边框,立马断定这不是唐代的东西。“现在的东西用眼睛看不行,得用手感受。”用触感代替眼睛,这一招是管维良从北大的学习中获得的。

1960年的北大还没有细分专业,全校的学生都要学习历史这门课。当时给管维良上课的是哈佛毕业的苏秉琪教授。“他让我们闭上眼睛,抚摸每一件文物,感受文物表面的质感。”

当我们的话题转到了巴渝文化上,管维良的神情立马严肃起来。“可以这样说,研究巴渝文化的专家坐不到一桌子人,能说出名字的只有几个人。”

重庆的博物馆离不开巴渝文化

重庆的“火锅”和“美女”一直是人们熟知的文化标志,而管维良觉得“这些贬低了重庆的形象”。其实,石器文化的发源地巫山、孕育中华文化的长江三峡、巫溪的自流盐泉等等,都是令人骄傲和应该大力宣传的。

在管维良看来,巴渝文化是重庆文化的根本,也应该成为重庆博物馆的灵魂。比如有地方想建立一所“秦巴博物馆”,让管维良作指导,“我一看这名字就纳闷,‘秦岭'和重庆不着边,而且馆内的内容和‘秦巴'没有任何关系。”管维良一发问,顿时让工作人员哑口无言。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有一些反映巴渝文化的展品,但是还不够。今年渝北区开设了巴渝古床博物馆和巴渝民俗博物馆,这一定程度上是围绕重庆文化的根在做,但是巴渝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挖掘和保护,比如盐文化、码头文化。管维良认为,重庆应该建立一个完整体系的巴渝文化博物馆,这必将真正凸显出重庆博物馆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特色。

“问题就在于,关于巴渝文化的研究零零散散,也找不到一本专门的杂志,人们难以获得很多研究历史的材料。”管维良说,研究的缺失,直接导致文物挖掘、保护的缺失,相应带来与之相关的博物馆的缺失。

左下图:74岁的管维良先生不但对巴渝文化深有研究,文物鉴定也是行家。

右上图:虽已退休,但是,管维良先生依然醉心于学术研究和写作。

要以开放的精神管理博物馆

管维良谈得最多的是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和充分利用问题。他认为,重庆现在虽然有三峡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社会科学博物馆、电信博物馆以及在高校的多个博物馆,但私人博物馆依然较少,应该激励私人创建博物馆,增加博物馆的多样性,把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对于目前博物馆的管理,管维良意见很大。“管得太死,干涉过多,缺乏灵活性。”他认为,博物馆作为文化的集中地,应该全面开放,既增加开放时间,也要扩大开放的空间。作为馆长的他也多次遭遇被保安驱赶的无奈。私人博物馆难以摆脱商业利益,而官方的博物馆往往又受到过多的干涉和管制,管维良希望全方位、自由开放博物馆。

建设博物馆需要大量资金,结果一旦建起,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管维良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实际上,有些地方设立博物馆,常常是为了突出政绩。”对此,管维良觉得无奈。博物馆不仅用于参观,还应是人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有关巴渝民俗的课,就可以安排在博物馆里上。

文化属于全社会,博物馆当然也属于全社会,“我们的博物馆要发展,必须突破一些外来的限制,比如,过多的管理规定。”管维良认为,只有采取开放的精神才能建设、管理好博物馆,也才能真正发展重庆的博物馆。

Bayu Culture in Chongqing Museums

猜你喜欢
三峡文物重庆
重庆客APP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