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环保教育

2015-09-22 02:48冯春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渗透高中历史

冯春林

【摘 要】在当前历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环保生态意识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自觉自愿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由他们影响周围的人群,最终以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我们防治环境污染的使命。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笔者曾认真地阅读了中国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主编的《绿色中国文集》一书,书中用大量的数据来论证中国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譬如,“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空气。……中国成为了世界耗水第一、污水排放量第一、还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数据会说话,读过这一组组数据,笔者感触极深,触动很大,环境污染已经到了该唤醒人们警醒的时候了。

“时至不迎,反遭其殃。”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当前历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环保生态意识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自觉自愿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由他们影响周围的人群,最终以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我们防治环境污染的使命。现针对目前的环境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社会现状呼唤环境教育。每天,世界上有70%的城市居民(15亿)呼吸着有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每天,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每天,……以上情况,并非预言,也非幻想,而是一些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有关地球环境现状的一些数字。今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空气污染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地球环境的恶化已经开始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保护好人类的家园——地球环境,已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全民中进行环境教育、树立环境意识,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全世界人口、资源大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严峻,土流失日益加剧,污染日益加重。泱泱的华夏文明古国,已经走到了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目前中国的环境总体在恶化,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环境污染现实很严峻,大自然在呻吟,人类的噩梦才刚刚开始,我们已无法回避。

树立环境忧患意识,不仅仅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要包括社会的各行各业群体,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年学生,更应该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放眼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才能早日实现。

二、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2012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美丽中国”的这一新的观点,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其目的是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中国。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他们记得住乡愁。

钟南山院士面对空气污染,发表自己的观点:“空气污染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肿瘤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到那时算账就不得了啦!”他努力推动及早对PM2.5进行全面监测:大气污染不是孤立的,不像政治体系那样可以“一国两制”,不能“一国两气”;防控PM2.5,需要全国协调解决,而不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能够解决的。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10月17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专家认为,量化到每个人,大气污染致癌几率不高,但危害在于几乎难以完全避免这种可能。世卫癌症机构首次认定“大气污染致癌”,你可以选择不喝酒或者不抽烟,但无法控制你是否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你不能就这么决定不呼吸。

201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此次年会主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议题包括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和谐社会与包容性发展、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生态文化与价值取向等。从政府、专家学者再到国际组织,都在呼唤加强环保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三、寓环境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只有立足课堂,充分挖掘历史文本中的环保教育因子,利用历史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可以采取各种渗透模式。活动时,既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更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知识和特点,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譬如,《蒸汽的力量》一课,现行教材只强调工业革命的伟大成就,而工业革命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资源消耗却只字未提,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生态意识。因此,补充工业革命对环境污染方面的素材,定能引起学生反思人类对生态文明的破坏而遭到自然界报复的沉痛教训。

四、融环境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春游、夏令营等形式,老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区去,让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在人类的影响下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激发保护大自然的欲望,从而认识生态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恶果。同时还要举办环境知识竞赛活动、黑板报比赛、办展览、搞讲座等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爱护自然资源的教育,宣传生态美好愿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联系课本,适时地插入丰富的环保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自觉加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列。

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而且越来越频繁,破坏了人们向往大自然的心境,更敲响了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警钟。教师可以设问:是什么原因导致雾霾的出现?怎样才能防止雾霾的出现?同学们带着感受去思考,去探求答案,把切身的生活体验与生态文明联系起来,不仅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还更好地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生活中类似的材料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带着观察的眼睛、思考的头脑去发现、探寻,就会捕捉到丰富的信息,受到鲜活的知识感悟。

历史教学在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的同时还必须教会他们敬畏自然,把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倡导环境教育,实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此为目标,充分领会教育、生活之美,教导学生带着一颗求知的心,不断进取,利用所学知识,努力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中国、美丽世界。

运用环境教育的有关知识,不断充实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开阔人们研究历史的视野,使历史教学更丰富、更精彩。同时也能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环境教育的熏陶,培养他们关爱地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并为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拯救地球,让我们大家一同努力!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渗透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