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庙会

2015-09-27 11:42崔彦
延河 2015年9期
关键词:炎帝女娲庙会

崔彦

华胥陵庙会

华胥氏为8000年前母系氏族的一个杰出的部落首领,她同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一样被称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传说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因此又被称作“人文元族”和“圣母华胥”。雁过留声,人过留迹。据史学家和文物专家考证,华胥氏的传说是有迹可循的。蓝田县不仅是距今130万年前蓝田猿人生活和居住的地方,而且留下丰富的华胥氏遗迹。华胥镇、华胥河、华胥沟、华胥窑、华胥国、华胥陵盖因华胥而来。有关华胥氏的生息、繁衍的很多故事一直流传到如今,据说蓝田有个华胥氏族团,古称华胥国,就是现在华胥镇所辖的地方。近年来考古专家在华胥镇周边发现新旧时期遗址达15处之多。

华胥氏之所以被称作人文元祖,传说她不但带领部族不断迁徙,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而且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上古时代创造了辉煌的华胥文化。她发明渔网,作书契以带绳结,制婚嫁之礼等等点亮了史前文明的明灯,光华四射,普照至今。是故人们修陵建庙膜拜纪念先祖。《蓝田县志》载:“县西三十里有‘三皇庙’。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女娲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里。”《春秋世谱》载:“华胥氏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陕西通志》《长安志》皆云:“在蓝田县西三十五里有华胥陵”。具体位置在华胥镇孟家岩村,村南有高二丈,周长约百米的大冢,当地群众把它称为羲母陵。每年正月二十五在三皇庙举办庙会;二月初二举办祭祀华胥氏的古会。

2008年农历二月二古会这天,世界华人联合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中国史前文化研究院、黄陵基金会、蓝田县人民政府等文化单位共同主办了首次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当天4万多人参加了恭祭仪式。大家敬献花篮,上香跪拜。华胥镇周边村民敲锣打鼓、社火表演,喜庆洋溢,气氛热烈。

女娲庙会

西方有上帝造人和挪亚造方舟的经典故事,广泛传播。在我们中国有伏羲、女娲通婚造人的传说和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经久不衰。并且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纪念女娲的庙宇楼台。女娲陵、女娲阁、女娲庙、女娲墓、女娲关几十处纪念地分布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陕西临潼就是一个女娲风物比较密集的地区。考古专家在临潼姜寨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距今6400——6600年)的遗存物品一万余件。其中陶器纹饰上的“青蛙图案”被认为是中华始祖女娲时代的图腾。

中国的传说故事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神奇的魅力,往往是故事中连着故事,故事中套着故事,光怪陆离引人入胜。女娲造人的故事中连着华胥氏被一场洪水灭族的故事,套着“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两个故事即有关联的地方,重叠的地方,又有相互独立:各自成篇的故事。女娲因此补天造人成为女神,慈母,创世神和人祖神以及泥塑、面塑行业祖师神。

传说炎帝后裔共工氏和黄帝后裔颛顼帝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在斗争中,共工氏战败,羞愧难当,一头撞死在了不周山上。导致天柱折断,四极塌废,九州决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烈场面。女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登上骊山(一说是天台山),炼就五色石36500块将天补好,又砍神鳌四足支撑四极。这样天地定位,洪水归位,人们在骊山脚下庆贺女娲补天成功,为了表示对女娲勇敢的保护人类免受灾难的感恩、敬仰之情而修建女娲庙世代供奉。据说临潼骊山东绣岭石瓮寺上方至今还有“女娲炼石”处的遗踪。

又一说一场滔天的洪水,席卷天地,华胥族生活过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洪水猛兽夺去了田园,吞噬了人们的生命。华胥氏的一儿一女伏羲和女娲,因为抱着一个巨大的葫芦漂流到陆地上得以幸存。幸存的兄妹,为了繁衍人类,指天盟誓,结为夫妻。据说就在伏羲、女娲向天祷告、结为夫妻的地方,后代修祠祭祀,取名叫“人祖庙”或“老母宫”,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举行庙会。

还说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后,天地一片混沌,时光也在混沌中过去了千千万万年,千千万万年后,一个美丽的女神从混沌中走出,在明镜似的河边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倩影,于是在河边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很多泥人,这些泥人吸收了女娲的灵气都变成有生命的人,男男女女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他们都亲切的喊女娲为“母亲”。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就在骊山脚下,当地人称女娲为“老母”并建有“老母宫”。

如今我们见到的老母宫,兴建于汉朝,当时有主殿、三仙殿和灵官殿各一座。唐初扩建,明清曾重修。2001年道观筹资扩建在原址上大兴土木,修成一座主殿为故宫太和殿式的巍巍建筑,为骊山老母宫建庙史之最。六月十三日是骊山老母庙会,历时五天,届时,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届时周边区县、地市的信中蜂拥而来祭祀人祖,求子,祈愿,诵经祈福。许多人带着各种单子在山上休息,各色单子红红绿绿,远远望去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蕾,所以人们又把骊山老母会形象地叫作“单子会”。

在庙会上经常叫卖一种儿童玩具“娃娃哨”或者“泥叫叫”的泥塑工艺品。“娃娃哨”造型简易生动。人物性格全由脸谱、头饰、衣帽显示。三国人物、梁山英雄等形象从小小的“娃娃哨”中呼之欲出;还有展翅欲飞的小鸟,五彩斑斓的花蝴蝶。大凡人物和动物头顶部都有一个小孔,吹起来便有叫声了。深得童趣,儿童们非常喜欢,成为一种传统的儿童玩具流传至今。人类学家认为这种“泥叫叫”与上古的图腾制度有关,是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泥塑和中原早期文化与艺术活的样本。

先是女娲泥土塑人,后来兴起了面塑、面花艺术。心灵手巧的关中妇女深得女娲雕塑传统,把面的艺术,面的绝活做到了极点。面花五颜六色,飞禽走兽、龙凤花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大型婚宴、葬礼祭祀上隆重出场。但面花技艺高超的农家妇女却公认女娲为雕塑行业的女神。

关于女娲的节日关中地区还有两个:传说农历正月二十日这天是女娲的生日,过去每户农家主妇在这一天都要烙两张很大的圆饼,一张扔在房顶,一张仍在地上。象征着女娲补天补地,故称“补天补地饼”或“补天补地节”;陕西乾县一带也有正月廿十三过“娲波”节的习俗。据说正月二十三是女皇武则天诞辰纪念日。武则天自比女娲和观世音,慈母天下,爱意绵绵,祥和万端,风情万种。

炎帝庙会与祭祀典礼

炎帝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姜姓部落首领。原居宝鸡姜水一带,后来沿渭水东进黄河流域与黄帝部落结为联盟,共同统一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建立华夏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神农氏还带领人们种植稼穑、遍尝百草发明中草药,而又被人们称为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传说伟大的炎帝诞生在宝鸡姜水河畔的蒙峪沟,因为误食断肠草卒于南天台山上。人们为了缅怀先祖功德修建了神农庙。神农庙占地三亩,规模壮观,建筑宏伟,庄严肃穆,因之被列入《中国名胜辞典》和《中国历代帝王大观》等书中。每年正月十一日和炎帝逝世日七月初七为庙会日,届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此外每月的初一、十五,神农庙附近的居民都要到庙内点火进香,祈求五谷丰登、庄稼丰收。

据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宝鸡县志建制》记载,过去神农庙还是地方官员“春耕籍田”祭祀炎帝的场所。据说每年春秋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籍田”典礼。届时百官与民同耕,由知县手扶犁把,耕种、耕地,行九推九返典礼。礼仪结束后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以表示祭祀神农之虔诚,对农业生产之重视。

春耕籍田祭祀神农的典礼是一项非常古老的典礼,起始于夏商以前,唐、宋、元、明、清各朝中央政府无不躬耕籍田。康熙时首创《祈谷九章》乐,又撰《谷祝文》祈神农之词,到雍正时还把帝王籍田推行到了地方,创造了全国各地“春耕籍田”的盛世。

遗憾的是古老的神农庙建国初期已经毁坏,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所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宝鸡地区又兴建了炎帝陵和炎帝祠,并恢复了炎帝庙会。首次炎帝庙会在1993年农历七月初七(炎帝丧日)举行,分公祭和民祭两种形式进行。会期还举办了姜炎文化艺术研讨会、国际工合研讨会、商品交易会、经贸洽谈会、周秦青铜器装饰艺术展览活动。

目前在全国有两座炎帝陵,一处是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一处是陕西省宝鸡市常羊山炎帝陵。两地都盛传着炎帝误尝毒草仙逝的传说,两地都存在着丰富的考古遗存。据专家考证,这两地都曾经有以为炎帝生息过,只不过是长幼辈分有别而已。陕西宝鸡是炎帝(第一代炎帝)的发祥地,湖南炎帝陵是八世炎帝榆罔之陵。(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在炎陵县寻访到古陵,于是修陵建庙,把祭炎大典列入君国大事议程中)。

两座陵墓一南一北,虽然建陵时间不同,但人们谒祖寻根的心情同发一心。炎帝陵作为炎帝英灵的化身,深受人们崇拜与敬仰,每逢炎帝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春节、清明、冬至、十月一日这些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都会来到炎帝陵前祭祀炎帝,表达华夏后裔,千古感戴,不忘记始祖鸿恩的心意。此外还有尝新祭祀、禳灾祭祀和寻根谒祖祭祀。“尝新祭祀”即人们在吃到新鲜的米面时,饮水思源想到炎帝的恩惠时就到炎帝陵去叩拜谢恩;“禳灾祭祀”即在天灾人祸时人们就要恭敬地祭祀心中的神灵,祈求他赐福消灾;“寻根谒祖”祭祀即海外侨胞,不远万里来到炎陵寻根祭祖。

民祭炎陵活动一年四时八节、炎帝纪念日从未间断过。届时,擂鼓鸣炮,唢呐声声,祭天告地、三跪九叩、上香进酒、敬献花篮、蔬果、糕点、恭读祭文、焚化纸钱、香表、花圈、绕陵扫墓。祭祖礼仪庄重虔诚,规模宏大。

公祭炎陵无疑是惊天动地、钟鸣鼓响,大型演唱、宫廷乐舞、敬献花篮、政府领导恭读祭文、各界人士三鞠躬致礼等礼仪在庄严肃穆典雅郑重的气氛中进行。2006年9月6日至8日,宝鸡举行了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2000多名海内外华人代表和数万名各界人士聚集宝鸡,寻根祭祖,顶礼膜拜,研讨交流炎帝文化,盛况空前。

祭炎情深深,香烟飞袅袅。一炉馨香诉说着民族发展变迁的历程,纪念着始祖彪炳后世的丰功伟绩,催人奋进,奋发前行,为中华腾飞而祈祷而努力!

栏目责编:阎 安

猜你喜欢
炎帝女娲庙会
女娲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女娲造人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女娲补天
炎帝插上“微时代”翅膀
闹中取“景”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