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之中也有困惑

2015-09-29 16:16罗廷江
文理导航 2015年26期
关键词:解法探索研究高考题

罗廷江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高考过后都会对每一道高考题认真研究,静心体会命题者的初衷,潜心领略大纲对教师、对考生的要求,以及在试题中的体现。细心体会,好的试题,耐人寻味,启迪思维。

【关键词】高考题;解法;探索研究

题1:(2015年,全国卷II,理科,第17题,12分)

△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ABD是△ADC面积的2倍。

这是一道比较常规的三角题,试后了解,很多考生没有完整解答,常规问题,丢分严重。为探寻其中原因,循着学生的思路尝试解答本题。

先画示意图1-1。可设∠BAD=∠DAC=α,AB=c,AC=b。

寻找关系,本题只有两个主要条件,角平分线与面积比,所以解答的出发点很容易找到。(这也是高考题的一个特点,入手容易!)

由题得:

同样,利用分解因式(8b2+5)(b2-1)=0,或直接利用求根公式都可以得解;若联立(2),(3),解法类似。

这些解答,思路自然,但后者运算量较大,加之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有的考生只能半途而废,或得出各种错误结果。从而也失去了得分的机会!

若注意到,∠B,∠C是目标∠BAD=∠DAC=α是条件,还有另一对角∠ADB,∠ADC互补,则可设∠ADB=β,则∠ADC=π-β。

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得AB2=AD2+BD2-2AD·BD·cosβ,

(4)+(5)×2,得:2b2+c2=6将c=2b代入,易得b=1。

这正是标准答案!既避开了冗长的思维过程,也避开了繁琐的运算过程。如此解答,对考生而言,这不仅仅是节约时间的问题了。关键是发现两角互补,并创造性地应用于问题的解答。

由以上的探求,考生不会做或做不完全,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运算能力不过关,得到了关系式(方程)也解不出正确的结果,或者运算过程有误。

(2) 符号化的能力较低, 不会引进和运用简洁的数学符号。

如本题若不引进α,β,a,b等符号,无疑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思维。符号化也是一种能力,是简洁运算的一个前提,关于这一点,常被学生和老师忽视。

(3)基础知识不熟悉。

不少考生对角平分线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所分得的两角相等,从而只得到如前讨论的繁琐解答,而得不到如下的简洁解答。注意到点D到AB,AC的距离相等,设为h,

(4)创新意识不强,思维僵化,思路受阻,平时学习的力度不够。

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考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性,体现思维的发散性”。

正如前述对题1不同解法的探讨,对不同知识把握程度不同,得到的解答不同,同时也体现不同的能力水平和思维层次。在平时学习中,应当有意识地拓展知识面,特别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注意探索和研究问题解决的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对照大纲和说明,注意研究高考试题,以及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就知道我们离高考还有多远,也知道我们学习数学和数学教学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王金战.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实战篇 高中版)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2]毛晓峰.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一类几何问题的巧妙解法[J].中学数学教学,1995年01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一中)

猜你喜欢
解法探索研究高考题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准确解题
夯实基础,大胆尝试、猜想、反思
浅议数学选择题的几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