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2015-09-29 07:17石陈玲
文理导航 2015年26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初中数学现状

石陈玲

【摘 要】本文作者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先对当前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现状作了简要论述,同时,又从三个方面对培养和锻炼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现状;方法;认识与思考

一、引言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作为以培养能力素养为根本目的的基础教育学科——数学,同样要将学生动手探究能力融入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过程之中。但由于初中生所处的特殊发展时期,所具有的学习能力现状,决定了教师更要注重动手探究能力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加之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良好动手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其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成为重要目标、迫切任务,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标准,科学实施,有效训练。

二、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现状

一是能动探究意识较为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缺乏有序、高效的引导,采用强制手段、单一方式,组织初中生开展动手探知数学知识和解答数学问题活动,不能通过情景交融、怡情导探的教学方式,从初中生内心深处引发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之间有机整体,主动参与教师组织开展的动手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生本身习惯于“拿来主义”,不愿动手,不想探究,缺少实践探究的内在能动意识,面对数学新知、数学案例,缺少主动探究、主动解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外在力量的驱使下被动探究、思考。二是动手探究方法不够科学。此种情况是初中生数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症结”。很多初中生由于对数学知识点的定义、性质、定理、公理等内容理解不清,掌握不深,同时,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思想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运用,导致在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或案例时,手足无措,无从着手,不能甄选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问题方法或策略,进行感知、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活动。如在“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一节课案例解答中,由于有些初中生混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较好区别判定定理之间的异同点,导致初中生在选择和使用解题方法分析、解答这一类型案例时,张冠李戴,错用定理。三是探究数学素养比较低下。部分初中生在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的数学探究实践过程中,在遇到复杂问题时、疑难困惑时,不能树立“知难而进”的思想,而是“畏首畏尾”,怕难怕苦,退缩不前,不能转换分析角度,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克难求进”,进行深入的探究实践活动。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粗浅思考

一是在融景怡情中提振“愿意探究”情感。情感是最好的“催化剂”。教育心理学指出,初中生数学探究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情感未能充分“点燃”。只有保持“激昂”、“强烈”的学习情感,才能“深入”、“主动”的动手探究。笔者发现,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以及现实生活场景等等教学资源,都是激发初中生探究情感的有效“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主动与初中生进行情感沟通,思想交流,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数学教材丰富资源,创设符合初中生认知实际,贴近初中生生活实情的教学场景或教学案例,在印发情感“共鸣”的进程中,提振初中生“愿意探究”情感。如“三角形的性质”一节课,“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利用该节课数学知识点的现实应用特点,设置了“工人师傅在修理椅子时,经常用一根木棍钉在相邻的两根椅腿上加以固定”教学场景,让初中生感受该知识内容的深刻生活意义,从而在积极情感的驱使下,主动、深入探究、分析数学知识点内容。

二是在充分实践中提高“能够探究”技能。实践证明,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前进过程,需要进行深入的实践和训练。但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课堂往往就缺少学生主体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讲解占据了整个课堂,“抢占”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凸显学生核心、能力第一这一目标精髓,多为初中生提供丰富、充分的自主动手实践,思考分析,推理判断等活动空间和时间,在“深入探”和“深刻思”的实践进程中,掌握探究实践的方法,积累探析实践的技能。

问题: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试求出BC的长度。

学生分析: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D作DE⊥BC于点E,进而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B=60°,BF=EC,AD=EF=5,求出BF即可。

教师指点: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BF=EC的长是解题关键。

学生解答问题,过程略。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解题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 为初中生提供充分丰富的自主实践空间,不能教师放任不管,而是“收放有度”,实时指点,科学指导。

三是在评判指导中增强“深入探究”素养。教师在培养初中生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评价教学这一手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对初中生动手实践、思考分析、推理概括等探究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评判和指导,多用肯定的评价语言,多用鼓励的评判口气,消除初中生畏惧畏难的消极心理,在积极评判中增强主动探究、深入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做好知难而进,克难求进,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探究素养。

总之,探究实践作为初中生长知识、增才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探究能力培养作为学习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实情,因生制宜,科学施教,有效培养和提升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盛虞.数学问题解决及思维品质的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缪明祥.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9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初中数学现状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探讨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