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现象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实践探究

2015-09-29 14:07张加飞
文理导航 2015年26期
关键词: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初中

张加飞

【摘 要】 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利用生活现象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的策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意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现象;问题情境

物理学知识寓理于物,生活中时时有物理,事事有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验,展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的理解更为深入。《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关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过程。”当前物理教学,教师精于灌输,疏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部分学生上课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教师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气息,唤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将学生置于“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提一些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不经思考,教师提出问题,也无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合理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1)导入时创设情境。在新课伊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知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新知的出现不至于突兀,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苏科版教材“直线运动”教学中,教者播放龟兔赛跑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骄傲自大,在比赛中跑一会睡一会,而乌龟不甘落后,反败为胜,先到达终点,你说是兔子还是乌龟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2)探究时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的,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打开思路,在猜想、发现、实践、交流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在“电能表与电功”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白炽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一般来说在相同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越多,电灯消耗的电能就越多,电灯得到的内能就越多,就会越亮。因而可根据电灯的亮暗程度比较相同时间电流做功的多少,那么电流做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测电功可能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有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3个实验,探究电功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丰富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满足于师问生答,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方式,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能获得发展。

(1)悬疑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疑惑不解,处于想不通而又一种急于解决的心理状态,心理的“悬念”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鸟的飞行速度其实并不快,但为什么机场周围不允许鸟类飞行?”学生心理有了“悬念”,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思考:“鸟的速度并不快,缘何会令飞机撞毁?”他们就会在下面的探究相对速度的活动中更加主动。

(2)探究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动机。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毫无鲜有主动探究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索性问题,诱引学生去猜想、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熟透的苹果由静止开始下落;关闭发动机的火车,由于受到摩擦力,会越来越慢;水平向左运动的小车,由于受到小平向左的拉力,越来越快;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做曲线运动。有了力,物体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试着利用一个小铁球,一块小磁铁,在表面光滑的桌面上分组完成实验,通过操作,使小铁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如下变化?①由静到动;②由快到慢;③由慢到快。”

(3)变异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不同层面思考,尽可能地探索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以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杠杆”内容时,学生在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后,教者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撬棒撬物”现象,思考:“使用同一根撬棒撬重物,可以向上抬撬棒,也可以向下压撬棒,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支点、力的方向、力臂,综合分析哪种省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加强学法指导,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教学的终级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会用物理,创造性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的同时,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逐步掌握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观察电动机模型,边操作边提出问题:“取下磁体后通电,你看到了什么?再次安装磁体后再通电,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图,对器材的作用、实验的设计思维、接通电源的现象进行思考,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展开了讨论交流,是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避免了师问生答的传统形式,加强了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公兴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初中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