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视野下的人民主体性探析

2015-10-08 15:29龚平
党政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体特色群众

龚平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理解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内涵及其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本质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群众路线;人民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5-0054-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全面理解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内涵及其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深刻理解群众路线,必须全面理解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本质体现

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

人民主体地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民始终是创造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广泛传播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引领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中国也建立起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类历史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又一次伟大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是最活跃因素,人的因素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的力量。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邓小平特别强调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他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2〕人民主体地位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必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就是依靠了广大人民。党是人民的忠实代表,党如果不代表人民利益,人民就不会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历经28年战火硝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然带领人民,历经30多年风雨春秋,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在总结吸收遭受严重曲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正在重新奋起。虽然其间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空前严重的挫折,但是,中国仍然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0多年实践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它的科学性、正确性和重大意义,也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基础,表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的宗旨和理念。

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首要原则。没有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民主体地位,推进改革开放就没有决定性力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没有目标;没有人民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没有方向;没有人民主体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就没有基础,和平发展就没有力量保障;没有人民主体地位,党的领导就没有群众基础。总之,没有人民主体地位,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因此,中国共产党清醒的认识到,党的宗旨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这是党的生命基础,也是党保持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示和保障。经济领域的人民主体地位,就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坚持改革成果人民共享、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治领域的人民主体地位,就是保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文化领域的人民主体地位,就是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体现人民大众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道德素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领域的人民主体地位,就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以解决民生为重点,教育令人民满意,实现高质量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进社会保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三,人民主体地位是党建的重心。一是共产党人应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应有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二是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牢记心中;三是面对人们的信任和重托,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四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证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统一。增强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决策科学化、党的工作科学化、党的执政科学化意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同人民群众相比,任何个人、集团、政党的智慧和力量都是弱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坚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这不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历史已经证明,谁能依靠人民,谁就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就能在实践中无往而不胜;谁脱离群众,谁就会势单力薄,就会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失败。“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世界观写进了自己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那就是: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战无不胜、所向无敌的真正的英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尊重、捍卫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否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也是对我们党的性质的背叛。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经验总结,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这是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基本要求的高度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少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曲折探索才最终找到的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正确路径。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生动地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我们国家的真正主人。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的是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在本质上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本质要求。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创造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项全新的事业中,人民群众始终发挥着创造作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针对农村改革所说的话颇具代表性:农村改革的政策和理论是从基层农民群众的智慧中提升出来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4〕由此证明,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力量,农村改革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其实,农村改革是如此,其他领域的改革也是如此。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主体。人民不但是这项事业的创造主体,同样是这项事业的管理和发展主体。没有人民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来看,人民群众切实担当起了国家主人的责任,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依法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回顾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正是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同时应看到,财富创造主体与成果享受主体应该是统一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民创造活力,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根本问题是摆正执政党和人民的位置,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与人民的关系。党的十八大在此前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定为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任务,这也是呼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而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毋庸讳言,执政党如果解决不好存在的腐败问题,会根本颠覆人民主体地位,反腐倡廉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这些都是大的民心之举。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现实要求是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党必须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大量表现为人民群众强烈不满而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目前,我们必须通过加大力度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房价、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凝聚人心,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根本途径是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让人民真正感受到享有国家主人的地位、尊严和权利。

综上所述,人民主体地位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内涵具有不同的现实意义。人民主体地位为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价值目标。在今天,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应全面理解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及其意义,特别是在价值观上认识和理解人民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能自觉地坚持群众路线,避免形式主义,把群众路线和党的宗旨统一起来,把坚持群众路线和坚持以人为本统一起来,实现党执政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15.

〔2〕〔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342.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责任编辑:陈学明】

猜你喜欢
主体特色群众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