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蠡暴动始末

2015-10-08 08:40贺宗善
档案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河北省委高阳特委

贺宗善

发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农民在河北省委和保属特委的领导下掀起的一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农民武装斗争,是一次在敌人的腹地创建北方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尝试。由于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影响,高蠡暴动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是,高蠡暴动的革命实践,却给这一带农民留下了参加革命运动的传统,为迅速组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打下了基础,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高阳蠡县一带处在国民党统治的京、津、保三角地带,由于日寇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当局的残酷统治,加之水涝旱灾频仍,使这里的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高蠡地区的农民群众不断起来进行斗争。这一时期,我党团组织在高蠡地区发展较快。高蠡地区这种社会状况,是保属特委能够在这里发动这次农民武装斗争的客观原因。

1931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左倾冒险主义者王明取得了党中央的领导权。1932年6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召开了北方各省代表联席会议,河北省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不顾九一八事变后我北方党所面临的困难处境,强行推行左倾冒险主义。

同年7月下旬,河北省委召开了省委全会和县委联席会议,通过了《河北省委接受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的决议》。这个《决议》错误地批判了“北方落后论”,要求各级党委在农村中积极发动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准备武装暴动。

会后,保属特委书记黎亚克于8月8日亲去蠡县视察工作,经过11天的巡视,他认为在蠡县东北区与高阳东南区暴动的条件已经成熟,现在应组织并领导群众暴动,夺取政权。

黎亚克从蠡县回到保定的第三天(8月21日),便向河北省委递交了《保定特委为布置蠡县、高阳游击战争致省委的报告》。这个报告对高蠡地区的革命形势做了错误的估计,过早地提出了开展高蠡地区农民游击战争的行动计划。当时的河北省委对这个报告没有作具体分析,即派省军委书记湘农到保定特委负责指导这项工作。

湘农于8月22日到达保定。8月23日,保属特委召开了党团联席会议,湘农代表河北省委、白坚(保属团特委书记代表团省委参加会议。会议就暴动条件是否成熟讨论了很久,争论非常激烈。湘农刚到保定,还没有到下面了解情况,因此对高蠡地区的革命形势不太熟悉。当他听了双方的意见后,认为黎亚克等人的观点脱离实际,没有同意他们的意见。认为应加强准备工作,发动日常斗争,等条件成熟再举行暴动。但是,以黎亚克为首的保属特委却在会后作出了暴动计划,向河北省委请示,省委完全同意这个暴动计划。

接到省委关于立即组织暴动的指示,保属特委委员们便携带着列宁、斯大林论革命暴动的书籍,分头奔赴斗争第一线。团省委白坚、特委书记黎亚克等人留在保定主持特委全面工作。

经过短时间的紧张布置和发动,在高蠡地区组成了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武装队伍。暴动时间原定在8月28日,但在27日便发动起来。提前一天的主要原因是:蠡县西区的活动以宋家庄为中心,这里的负责人是博蠡中心县委书记宋洛曙。因为对暴动的准备工作不注意保密,所以全村男女老少都知道“共产党要暴动”,每天都有许多农民跑来观看,因此引起敌人警觉,所以不得不提前暴动。

高蠡暴动一开始,为了发动群众,扩大政治影响,农民游击队到处张贴保属革命委员会第一号布告,把游击队的十大纲领公布于众。

早在8月26日晚上,宋洛曙因难以抑制暴动的激情,便瞒着湘农等同志,提前开始收枪。他首先责令宋家庄村长马上把村里的10几条枪交出来。可是这天晚上连一支枪都没收上来。此时,宋洛曙才把这个情况告诉湘农。因这天晚上下雨,天又特别黑,湘农等同志决定改为第二天早晨再收宋家庄的枪。8月27日早晨,宋洛曙带着10余人在宋家庄收了长短枪12支。接着又到附近各村收枪。8月28日晚上回到宋家庄宿营,清点枪支,共收缴长短枪26支。此时队伍已经扩大到50多人,遂被编为红军游击队第三大队。

8月29日,湘农和宋洛曙带领第三大队从宋家庄出发,下午1时到达群众基础较好的东北区南玉田村。团特委委员王义顺于26日到达这里,与田胜德、王凤斋同志一起开始做暴动的发动工作,28日即组织了60多人。第三大队到南玉田村后,王义顺等人立即组织起80多人,斗争该村大地主邓彩毕,并抓获了蠡县政警贾玉亭。是晚成立了红军游击队第二大队。这样,二三大队共有游击队员近160人,枪50多支。

这天,湘农得到高阳东南区报告,那里没有按规定行动。于是马上派人前去送信,让他们立即行动,第二天第二、三大队前去接应。

8月30日上午,第二、三大队东渡潴龙河,向高阳县境进发,直奔北辛庄。队伍到达高阳县庞家佐村时,隐蔽在这里教书的我高阳东南区委书记蔡书林同志,事先已接到湘农带领游击队要攻打北辛庄的通知,冒雨前去迎接二、三大队,向湘农、贾臣、宋洛曙等人汇报了北辛庄敌公安局和保卫团的情况,并提出乘敌不备,应对之进行突然袭击。当天下午,湘农从游击队里挑选了16个稍知军事和武器比较精良的队员担任前锋,由蔡书林作向导,冒雨奔袭北辛庄之敌。

这天晚上,湘农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正式宣布建立地方苏维埃政府,湘农任主席,宋洛曙任副主席。同时整编队伍,正式成立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大队,湘农任支队长,下设3个大队,共300余人。支队部和苏维埃政府设在北辛庄高级小学院内,门前悬挂起缀有镰刀斧头的大红旗,红旗上书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和“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本部”字样。各大队队部也都挂起了红旗。游击队员们为了表示打击敌人的决心,脖子上都戴上了一条作为标志的红带,叫做牺牲带。

正当红军游击队胜利进军时,反动当局开始出动部队进行围剿。8月30日,保定反动当局接到蠡县县政府急电,称发现蠡县、清苑县交界处王盘、李家庄等村有红军游击队活动。立即派出国民党驻保部队第十四旅2个步兵连和清苑县保卫团、保安队冒雨赴李家庄、王盘村一带堵截。8月29日,蠡县县长陈中岳和南玉村大地主崔如太2人,前去安国向国民党驻军骑六旅白凤翔求援。30日,白凤翔派其一连骑兵到南玉田、王家营一带清缴,但此时红军游击队已东渡潴龙河而去。

8月31日,湘农代表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作出决定,第三大队留守北辛庄,第一、二大队去西演等村打游击。西演是一个拥有几百户人家的大集镇,这天正逢集日,红军游击队在这里打了十几家豪绅,打了一个官盐店,并在这村召开了群众大会,参加会的群众有四五百人之多。游击队的行动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志,人们纷纷要求参加红军游击队。北京的两个制鞋工人回家路过此地,也参加了游击队。

下午2时,游击队回到北辛庄。此时,湘农召开了一个由队长、政治委员参加的会议,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肃反问题;2、当天行动检查;3、游击队内党团问题;4、游击队的训练问题;5、如何对待广大群众参加游击队问题;5、游击队的行动问题。会议开始约半个小时,就听到院里一声喊:“敌人来了”!随着枪声就响起来了。

所来之敌,是30日到南玉田、王家营一带围剿红军游击队的白凤翔部骑兵。这天下午敌人探知红军游击队在北辛庄集合,立即奔袭包围了北辛庄,并用机枪封锁了游击队驻地大门口。在这紧急关头,共产党员蔡书林、宋洛曙表现得非常勇敢。蔡书林见敌人封锁住了大门,立即带几位游击队员抢占了院内小楼狙击敌人,击毙敌人2名士兵,打伤1个排长,使敌稍退。宋洛曙在院内带领着部分游击队员,以墙垣为掩护组织部队突围,直到英勇牺牲。游击队突围后,蔡书林一个人仍然坚守阵地,直到子弹打完,光荣战死。蔡书林牺牲后,人头被敌人用铡刀铡下,高悬在树上,以发泄其淫威。

与此同时,博野县西南区的暴动队伍在博蠡中心县委委员宋怀欣的率领下,开始向北辛庄进发。根据保属特委的暴动计划,这支队伍本来应该和整个暴动队伍一起行动,因第二、三大队29日计划到博野地区打游击,途中接到一个同志报告说,前面要经过的村中,民团势力很强,有100多支枪。游击队怕不能胜敌,故临时决定改变路线,直接开到东北区,因此,这支队伍未能和大队汇合。只有一小部分人,尾随大队向北辛庄前进。结果在路上被敌人包围,经过激战大部分人突围,19人被捕,其中18人英勇就义。

此时,蠡县北区的一支暴动队伍也在勇敢地战斗着。这支队伍由李学敏、黎彦昌领导。他们根据特委原来决定的8月28日在高蠡地区发动工农武装暴动的指示,事先与土匪李霜取得联系,做他的思想工作,以壮大暴动队伍的力量。8月31日,这支400多人的队伍开始向南玉田进发。下午听到总集合地点北辛庄的游击队主力被敌人打散,这支队伍拉到万安就宣布解散了。在高阳的东北区、东南区等地亦有数百人集结,准备暴动,听到北辛庄遭到敌人袭击的消息后,也各自散去。

隶属博蠡中心县委的饶阳县也派人参加了暴动,并且还做好了接应安置伤员的准备,但因暴动失败,这些工作就结束了。

高蠡暴动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红军游击队和保属特委损失很大,总计牺牲47名同志。暴动的总负责人湘农突围后,于9月4日才回到保定。至此,高蠡暴动宣布失败。

猜你喜欢
河北省委高阳特委
他笑了
河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召开2020年立法计划高度推进会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给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批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举全省之力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讨账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