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在保障性住房中的设计与运用

2015-10-13 09:15陈晓霞
建材与装饰 2015年52期
关键词:保障性残疾人住房

陈晓霞

无障碍设计在保障性住房中的设计与运用

陈晓霞

无障碍设计主要是通过运用科学的设计,对人们的伦理、行为以及道德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从而提高人们文明程度的一种设计方式。在保障性住房中进行无障碍设计,对改善障碍人群的生活很有帮助。本文从对无障碍设计的介绍着手进行论述,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含义,进而针对老年人与残疾人,对无障碍设计在保障性住房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改善障碍人群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无障碍设计;保障性住房;设计与运用

1 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含义

当今社会,人们会发现,很多的大城市的人行道中间会有一段狭长的带有圆形特点的彩色路面,这是城市专门为方便盲人行走而设计的道路。当然,在城市中,这种无障碍设计非常的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1]。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障碍设计呢?事实上,无障碍设计起源于对建筑和环境的设计。在对建筑和环境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盲人的生活,通常会在室内外提供一条轮椅行驶的道路,从而保证盲人的正常走路。但是,人不仅要和建筑物有接触,还会和其它很多的东西进行接触。由此可知,对无障碍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倡导是非常有意义的[2]。

障碍主要是指那些行动不方便人群的行为障碍,与之相对应的无障碍就是要削弱或者消除这些人的行为障碍。因此,无障碍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加强可及性的设计[3]。

进行无障碍设计,可以使那些行为存在不便的人享受到更好的保护,像残疾人、老年人、聋哑人以及盲人等都可以通过无障碍设计,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安全和舒适。

2 保障性住房的含义

简单的说,保障性住房就是指经济适用房、单位集资房、政策性的租赁房以及廉租房等。这些房子主要是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家庭而提供的在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以及租赁、销售价格方面有一定程度社会保障的房子。当然这里面也包含廉租房,所谓的廉租房就是指通过政府以租金补贴的形式亦或者是通过实物配组的形式对符合贫困要求的困难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的人群所提供的一种保障性质的生活用房。但是,由于一般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都比较小,因此,对其进行设计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进行设计时重点进行解决[4]。

3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运用无障碍设计的意义

无障碍设计的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考虑不同程度的生理伤残缺陷者以及正常活动能力衰退的人群的使用需求,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生活的更加的安全、便捷和舒适[5]。

一个优秀的建筑项目,空间、色彩以及风格的搭配完美只是其外在的部分,更重要是需要设计者从使用人群的角度出发,把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这对残疾人与老年人的居住空间更加的重要。因为,只有在建筑设计上针对障碍人群的不同生活习惯与体质特点进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老年人与残疾人等障碍人群在体力上的付出,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

老年人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对卧室的依赖要比普通人高的多。一方面,老年人喜欢安静,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选择远离客厅的地方作为老年人的居室,门窗也要选择隔音效果好的。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大不如年轻的时候,因此,对空间的设计一定要流畅。

对残疾人居室的设计要更多的关注对细节的设计,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空间结构。举个例子来说,对于盲人,要依照他们的生理特点,对居室的布局要尽量的简单,减少曲线布置,保持地面的平整,做好防滑的处理。

4 以残疾人和老年人为例对无障碍设计在保障性住房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大约占到中国总人数的6.4%;而另一方面,我国的老年人口也在逐年的增加,截止到2012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将近二亿,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4%左右,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到2033年的时候,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会达到四亿。由此可知,国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如此众多的老年人与残疾人的正常生活[6]。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对残疾人与老年人的居住需求的投入,更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多个省市都对保障性住房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残疾人保障性住房分配方面实现了双优先,从而设计出满足老年人与残疾人的两种户型的室内平面设计[7]。

4.1障碍人群的生理特性与人体尺寸是无障碍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障碍人群主要是指残疾人与老年人,但事实上,幼儿和孕妇等也属于障碍人群的行列,这也是联合国《残疾人宣言》中对障碍的基本定义,即障碍不仅是一种病,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残疾人与老年人等的人体会遇到障碍,而我们正常人有时在某一时刻也可能会遇到障碍。

根据对人的生理特性与人体尺寸的研究,我们发现:下肢障碍者在下肢失去运动能力时,可以通过使用轮椅与拐杖来帮助自己行动;对于双上肢都失去的人群来说,他们需要用脚来完成上肢需要完成的动作;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理机能都开始慢慢的衰退,听觉、视觉的反应都非常的慢,骨骼变得非常的脆弱,特别容易骨折,参加剧烈的运动容易受伤[8]。

按照《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标准要求,如表1所示,在这里我们选择了肘高、做姿臀宽、身高、小腿加足高以及坐深等作为残疾人与老年人住房家具尺寸的设计参考标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人们在大约三十岁左右时,人们的身高会达到最高峰,而在四十岁以后就会逐渐的降低。

4.2居室平面功能模块是无障碍设计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平面功能的布局是以残疾人与老年人这类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而设计的。在这种设计中,使用者的行为流程如图1所示。

即进门玄关,接着过道,最后是各功能空间。在各功能空间中,必须具备的设计模块有厨房、卧室以及卫生间等,而餐厅、起居室以及书房属于选择性的设计,在保障性住房中,有一些功能空间是可以放在一起的。举个例子来说,带有小型电梯的多层住宅,在这种建筑中,通过无障碍设计,残疾人就能够通过使用轮椅从坡道进入住宅,而拄着拐杖的人可以通过扶着楼梯杆进入住宅。在这种类型的住宅中,由于添加了无障碍设计,因此,比普通的住宅建筑多了坡道与扶杆,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残疾人群和老年人群与他们的住处的距离,在各个空间中充分的考虑座椅与拄拐杖者的通行宽度,进而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健康、安全、美好以及舒适。

表1 人体主要尺寸(单位:mm)

图1 行为流程图

5 结语

综上所述,无障碍设计在保障性住宅中的设计和应用,对改善障碍人群的生活意义重大。这就需要设计者们打开他们的设计思路,把无障碍设计与限制性设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处处体现着人文主义的精神。

[1]贾祝军,潘天云,张宏斌.针对残障者和老年人的保障性住房无障碍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11:60~61.

[2]李晨晓.无障碍设计[J].包装工程,2007,03:133~135.

[3]张晓,李朝阳,苗君强.城市生活空间的人性化和通用化设计思辨——新加坡城市生活空间无障碍设计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4,12:19~ 24.

[4]何依航.谈无障碍设计在居室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18:1~2.

[5]李岩峰.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浅谈[J].科技资讯,2012,13:81.

[6]崔书恺.浅析室内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J].大众文艺,2012,10:99~100.

[7]李炜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25~30.

[8]刘静.浅谈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J].安徽建筑,2002,01:26~27.

TU241

A

1673-0038(2015)52-0088-02

2015-11-25

陈晓霞(1986-),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保障性残疾人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住房保障
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