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富边曲正兴

2015-10-13 20:44罗春培
关键词:依兰绣品刺绣

罗春培

“亭亭玉立白桦林,风光迤逦白沙水。”位于祖国最西北边陲的新疆哈巴河县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历史风情犹如一曲悠扬的长歌回荡在哈巴河两岸。时至今日,这里的远教人充分立足边疆多民族地区实际,用创新而勤劳的双手,弹奏出了这曲长歌的远教富边新乐章。

女人绣出半边天

库尔米希村基本上都是哈族同胞,哈族汉子们在外奔忙,女人们则守在家里带孩子、干家务,这也是祖辈的老规矩了。可村站点管理员沙依兰古丽非要打破这老规矩:“妇女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事业!”

抱着这个想法,沙依兰古丽找到了县远程办去请教,还真请教出来了好点子:“哈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什么不把女人们组织起来刺绣呢?”一句话擦亮了她的眼。回到村里,她就张罗着把全村妇女都找到站点,放起了特意从县远程办要来的哈萨克族刺绣工艺课件,还定下了章程:每周最少集中学习一次。别说,这些课件在哈族传统刺绣工艺基础上,可是有不少创新,花纹样式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加了,刺绣工艺提高了,全村妇女的刺绣水平是一日千里,越来越精美的绣品不断诞生。

看着绣品越来越多,沙依兰古丽却有些犯愁了:“这么多刺绣怎么卖出去呢?”关键时刻,还是县远程办有招儿:把绣品的图片、价格发布在远教平台上,来个网络销售。还真灵,不出两天,客商就进村了,绣品一下变得供不应求。哈族绣娘们都激动地对沙依兰古丽说:“这远程教育真是厉害,硬是让我们干闲在家里的女人们绣出了自己的半边天!”

马大爷的棚菜绿了

在加依勒玛村一提起马忠玉,那可是无人不晓。这个回族老汉,别看年岁老,却是不服老,硬是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学会了棚菜种植这门新手艺,蹚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这马大爷是种菜的老手了,可是种到老了,他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了——这加依勒玛村天气寒冷,一年最多能种四五个月菜,其余时间就得干闲着。“能不能一年到头都能把菜种呢?这样才多挣钱嘛!”

正当马大爷犯寻思呢,县远程办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大棚蔬菜种植,听到说“一年到头都能种菜了”,马大爷赶紧张罗着把大棚弄起来了。他自恃是个老把势了,就凭着老经验浇水、施肥、精耕……花的功夫不小,菜叶却越长越黄,这下他傻眼了:“一辈子种菜,怎么还种不明白了呢?”

正当马大爷迷糊呢,县远程办派来的专家服务队巡回到了加依勒玛村,进了他家大棚一看,告诉他:“大棚内部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所以种植技术也有差别。远教站点里有好多相关课件,希望您常去学习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找远教。”还送上了棚菜种植技术的光盘。马大爷看完了光盘,万分感慨:“大棚种蔬菜可真是一个高科技玩意儿,我的老经验跟不上喽!”此后,他没事儿就去站点学技术,按照课件教授打理蔬菜。现在马大爷大棚里的菜绿油油的,一天比一天长得好,及早上市更赶了个好价钱,富起来的他直夸:“新时代新科技,远教可真是我们的福音啊。”

致富帮办“苏远教”

在农科村,大家都爱管苏玉飞叫“苏远教”,以褒扬他利用远教帮民致富的事迹。不过一开始这帮富的路可不大顺——第一次播放课件,村民走得所剩无几,这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还是老人告诉他:“你放的是棉花技术片子,我们从来不种棉花,看了也没用。”他这才意识到,原来工作并不是随便放放片子就能干好的,摸清群众学习兴趣是关键。

弄清楚了问题所在,苏玉飞豁然开朗,他专门建立了全村群众观看需求台账,根据大家的具体要求,下载了关于种子真伪辨别技巧、特色蔬菜种植、农机操作技术等课件,不仅集中学习时播放,还刻录成光盘给村民送到家里。技术学到了,庄稼种好了,收入提高了,村民脸上笑开了花,都说:“没想到这远程教育还真不是摆设,有用着哩!”

看到村民对远教认可了,苏玉飞趁热打铁,在远教网上搜集了大量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典型做法,跟大家细细算了一笔账,把当前收入和通过土地流转解放劳动力再创收的收入做了个对比。大家一听:“这个靠谱,管用。”经过村民大会全票通过,该村3500亩膜下滴管地以420元价格对外承包,富余劳动力多途径转移,每月收入1500~3000元,当年部分村民收入就达到了5万元以上。大家都说:“远教学用真管用,致富帮办有小苏!”

(作者单位:新疆哈巴河县委组织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依兰绣品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黑龙江省东部依兰地区金沟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