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沧桑巨变 新征程再铸辉煌
——庆祝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技术档案馆成立50周年

2015-10-14 03:55朱海群宋宝珠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馆藏档案馆

□ 朱海群 宋宝珠

五十年沧桑巨变 新征程再铸辉煌
——庆祝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技术档案馆成立50周年

□ 朱海群 宋宝珠

9月17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迎来建馆五十周年华诞。

50年来,作为船舶军工行业唯一的国家专业档案馆,该馆坚守“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信念,认真履行“维护档案资料完整与安全,服务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做出了重要贡献。

艰苦创业 心系国防

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战备疏散需要,经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第六机械工业部于1965年9月17日成立了技术档案馆。一批从全国各地选调的热血志士,来到秦岭山脉南麓陕西凤县的偏僻山谷间,开始了艰难的创业。1984年8月,国务院三线办批准技术档案馆搬迁。经过3年多的选址、建设,技术档案馆新馆在陕西关中腹地的兴平县建成。1989 年10月,档案资料全部搬迁到了兴平新馆,实现了出山进城的战略转移,技术档案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做强主业铸辉煌

“十一五”以来,技术档案馆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档案进馆制度、标准,开展进馆调研、试点、培训,规范了档案进馆工作程序,实现了档案进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进馆档案数量逐年递增,馆藏日益丰富,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14年底,馆藏档案排架长度达2850米,建立起了馆藏比较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渐趋合理、管理日益科学、能为船舶工业发展有效服务的档案资源体系。

馆藏档案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船舶工业的重要批示和讲话,又有清朝末年造船技术图纸和新中国各个时期的造船技术资料,翔实记录了中国船舶工业兴起、发展、振兴的光辉历程。

档案利用效益可观。“十五”以来,技术档案馆完成了数十万卷档案资料的整理、编目,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建立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完善了检索体系,实现了计算机检索,档案利用更加准确、快捷。

先后为历届船舶工业领导机关工作查考、发展决策、编史修志利用档案提供了有效服务;为成员单位科研生产、经营管理、解决民事纠纷提供了原始依据;为建设世博会船舶馆、为中船工业集团举办纪念江南造船集团建厂150周年“世纪船梦”大型档案展提供了珍品历史档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技术档案馆始终把档案安全放到首位,建立了专业安保队伍,应用先进的门禁系统、计算机网络防护、安全保密防范技术,实现了安全防范、档案库房温湿度、灭火系统的自动监测控制,安全措施覆盖到档案工作的每个环节,构筑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为加强对重要、易损和利用率高的档案的保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技术档案馆建立了档案保护技术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存储、修复、制作仿真件。

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九五”期间,技术档案馆就开始探索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自主开发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底图档案管理软件,初步实现了馆藏目录计算机检索。“十五”以来,陆续应用了专业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组建了档案工作局域网,完成了馆藏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对馆藏重要档案进行了数字化扫描,自有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实现了全文检索,应用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文件归档电子化。

在推进档案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同时,积极为集团公司系统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先后完成了集团总部、原船舶总公司机关、六机部机关文档及多家成员单位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扫描档案300多万页,著录条目10余万条,声像档案转换刻录档案级光盘数千张,打造了技术档案馆档案数字化专业品牌,赢得了集团公司和服务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技术档案馆一直高度重视档案学术理论研究工作,“十五”以来有80多篇档案学术论文获得中国机电兵船档案学会论文评审一、二、三等奖,获奖论文数量和质量在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四大行业中名列前茅。2010年至2014年,有18篇论文被中国档案学会评为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入选论文,1篇被评为年会优秀论文。承担并完成了国资委《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和《中央企业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

技术档案馆利用丰富的馆藏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先后编纂完成了《技术档案馆指南》《技术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指南》《中国船舶工业领导机关组织沿革》《船舶工业科研成果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船舶工业的关怀和指示》、《中船重工成员单位大事记汇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组织沿革汇编》《档案法规汇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档案工作手册》《兰台新航程》等一批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材料,共300多万字。有十项编研成果荣获中国机电兵船档案学会档案编研成果一、二等奖。

主动作为 支撑引领促发展

技术档案馆还主动协助集团职能部门谋划、组织、指导开展好全系统的档案工作,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

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十一五”以来,协助集团公司制定、修订了30多项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中船重工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在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档案工作考评、项目档案验收、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档案编研等重大档案业务工作中,技术档案馆都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已成为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业务指导职能不断强化。为促进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技术档案馆不断强化业务指导职能,专门设立了负责业务指导的部门,配备了高端专业人才,为集团各成员单位答复咨询、寄送资料、现场指导、开展业务培训,提供了高效的业务指导服务,成为集团档案人员可信赖的“娘家人”。

项目档案验收持续开展。2007年技术档案馆取得了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资质,拥有国防科技工业项目档案高级评审员2名,船舶行业项目档案评审员5名。在协助集团公司制定项目档案验收制度、做好成员单位项目档案验收中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十一五”以来完成了100多个单位投资额数百亿元的300多个项目的档案验收。

从2011年起,技术档案馆承担了《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年度报告》和《技术档案馆年度工作报告》的编制工作,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展示船舶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风采,提升了档案部门形象和地位 。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催奋进

技术档案馆大力实施人才强馆战略,建立了一支以专家型人才为核心,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近年来着眼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一流档案馆的目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展业务范围,加强制度建设, 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快了技术档案馆发展步伐,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技保密先进单位”“咸阳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单位”“中国机电兵船档案学会先进会员单位”“中船重工档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技术档案馆已确定了“十三五”发展目标:要建成船舶工业档案存储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档案资源开发中心、档案咨询指导中心和档案数字化处理中心,成为馆藏丰富、技术先进、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国防科技工业一流专业档案馆。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馆藏档案馆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when与while档案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