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5-10-14 16:34李世锦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有效性

李世锦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了解实用的操作技能,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积极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有效性;人才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一、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生源不同的现象,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水平上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展开全面调查,了解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情况,制定好促进每一个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达标的目标,并在教学中开展好分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组织计算机成绩较好或者已经取得计算机认证的学生进入“提高班”,侧重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丰富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师要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进入“普通班”,侧重于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技能认证考试,注重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水平。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由浅入深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平淡,再加上计算机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例如,教师在学习Word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Word的强大功能,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先从整体上对Word软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这时教师再结合作品中的环节展开知识点论述,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2.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

传统的计算机操作教学是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和要求来完成操作,虽然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但是这些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降低,毕业之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实践操作部分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制作某一主题的演示文稿,这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制作,在展现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设计成果的同时,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结合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连贯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 XP相关格式、图片、表格、图表、艺术字与自选图形的插入与设置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Word XP中的知识来学习,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增强,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

三、增加教学实践机会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能力,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增加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在每台PC机上配备必要的教学软件和应用软件,促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结合专业基础应用这些软件,以促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高职院校在課余时间还应该全面开放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学生在课余时间刷卡上机进行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还应该积极改革考核机制,将理论知识的考核与操作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多元化和开放化,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总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要从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实践机会、改革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出发,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学生才会在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浅说[J].计算机教育,2007(10).

[2]陈永遥.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