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农民种地一样做教育

2015-10-14 21:02陈龙李萌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练桃子小提琴

陈龙 李萌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生产而非工业生产。

——题记

我经常想起对待一个个学生就如对待一棵棵树,我们代替不了学生的成长,但是教育绝不是给他们阳光、水分、土壤、肥料就可以了,教育还要做很多很多事情。

比如有经验的教师都要预设。笔者曾经听过一个快要退休教师的跳绳课,他肯定是提前布置了要带跳绳的,但是手里还是准备了两条,一条自己的,一条马大哈的。准备好工具还不够,还要想好在这些问题上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比如找错句子是不是教师自己的提问还不够准确。有经验的体育老师,在讲规定距离的跑着跳时,都会给学生规定好,距离是从哪里到哪里,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准备,跳回来的时候又怎么排队。甚至亲自示范,同学单独示范,然后才开始小队比赛。这些看似平常的交代,看似不必要的环节,都是这堂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细节。老教师肯定是预设了很多次,才如此细致的。

睿智的教师总能抓住每个教育的契机,让孩子在问题中寻找解决的方法,掌握知识,并水到渠成地懂道理、明事例。

把树骨拉到自己想要的位置,更是有大学问在其中了。在教育中,我们都希望培养学生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家,然而,学习就如猴子摘桃子,知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够不着,学生会泄气,太低了过于容易,学生没有成就感也不会提高。恰如其分地抛个桃子让猴子跳着够是最好不过的了。抛的每一次还要比前一次高一些,这样他才能慢慢地“长高”。如果你希望他到你的位置去,适当的强迫也是容许的,在不伤树且树骨能承受的前提下,是可以给他固定个目标,就让他往那里长。比如语文作文每节课都可以专设一个训练点,根据课文内容,这节课专练动作描写法,下节课专练心理活动描写法。这样专练下去,你的学生即使不是作家,至少也不会愁写作。

为了让树骨生长得更好,我们还要适当地揉揉它、扭扭它,比如偶尔给学生一个拥抱,偶尔给学生一点小小的训导。

为了大树能帅气地成长,理发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兴趣爱好,但是有的只能是爱好,在必要的时候剪掉它并不影响整个大树,而挑选一些好的枝骨留着也是必要的,只要好的枝骨长大,才能开花结果。比如爱因斯坦也喜欢拉小提琴,但是他拉小提琴那根树骨肯定是长不过研究数学、物理那根的。

做教育就應该像做农民一样,既要等待他成长,也要帮助他成长。而农民忙不完的农活,也是我们忙不完的教育活儿。

参考文献:

柳艺萍.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J].教育教学论坛,2011.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专练桃子小提琴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完形填空专练(五)
阅读理解专练(二)
Hey Diddle, Diddle
桃子
桃子
短文改错专练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等我回来再骗你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