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思考

2015-10-14 06:28孙富强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重难点学案课本

孙富强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以学生“三维目标”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编写的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案;是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的方案;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指导性航标,是贯彻课堂始终的主线和灵魂。导学案的编写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使用导学案来加强学生的预习,提高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独学的能力。所以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切勿粗制滥造。但在实际的导学案编写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效果,需要不断完善。

一、导学案主体模糊

导学案强调的主体是学生,主要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堂小结及巩固提高五大环节,进而形成知识的学习方案。在自主学习环节,应从学生自学的角度来编写设计考虑学生的预习过程,但某些导学案把它设计成知识的归纳和老师自己的教学过程,脱离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在合作探究环节,应结合学情切中学生的难点、疑惑点,设置基础性的探究问题,但有些学案问题没有从学生知识的基础考虑,不能突出教学重难点或问题偏难。在课堂检测和巩固提高环节,要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的检测和提高,不可使问题过难或试题堆积。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设置我的收获和我的疑惑帮助学生小结。所以盲目编写导学案既不利于學生的自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展示,达不到高效的要求。

二、缺乏“导”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学过程。“导”是引导、指路之意。导学案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就只有分层设问、循序诱导才能达到指路的目的。但一些导学案只是把课本内容进行罗列,设置了许多填空题,带着学生把课本内容看了一遍,没有实质地引导生成问题。还有合作探究问题不能凸显知识的重难点,没有分层要求、设计问题,达不到层层递进、融会贯通的目的。所以导学案编写要有梯度,应以问题引导为主线,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三、容量过大

一天几门课都要求头天预习完成导学案,这就需要导学案简单易懂紧扣课本,半小时完成一份导学案最佳。但有些导学案内容过多,铺天盖地都是课前练习,偏难的考试题堆积在合作探究和课堂训练及巩固提高环节中,特别是理科,尤其是数学导学案,有时晚自习三节课完不成一份,这既影响了其他学科导学案的完成,又会影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和巩固,得不偿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厌学情绪严重,抄袭成风。做到问题易精不易多,学生会得不编,过难过陈旧的题型不编。所以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内容不宜过多。

四、编写设计千篇一律

不同学科、不同章节甚至是不同课时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学习要求、重难点、理解性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学校的分层班级,学生良莠不齐,导学案难度要求应不同。文理科学案要体现学科特点。文科学案要重视学生思维拓展的广度和深度,理科学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所以导学案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编写不仅要根据学生自学的实际需要,还要根据课本内容的差异来编写设计导学案,所以既不能狂轰滥炸,也不能投机取巧,要注重它的实效性。

以上是我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共勉。愿高效课堂在好的学案下取得好的成效。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重难点学案课本
乡愁导学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