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语文课前预习与课中指导

2015-10-14 06:28孙超美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中语文

孙超美

摘 要:高中语文学习看似难以捉摸,其实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预习,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探索就能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識和语文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预习;课中指导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特质的学科,学生普遍感到很难把握,而需要坚持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不断积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的有关高效课堂的方法有很多,深究其本质都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在他们现有的认知中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中问题的启发这两个重要环节。

一、导案指导预习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做到让学生直接面对新知识,这无形中肯定会浪费不少时间,单一地只是去学习基本知识,而不能找出办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学习,这就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实至名归的喧宾夺主,最终无法提升学生语文认知的能力以及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置,进而提出合理的预习导案,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前时间先对基本的知识进行掌握和学习,进而发现难点是什么?在哪里?

比如,在面对许多学生都会感到枯燥甚至非常难懂、不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时,笔者就整合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预习导案:第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工具书或者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查询活动对文言文的生词进行掌握,然后我们再对课文进行熟读训练;第二,我们对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译文中所注解的说明如“或……或……”“是……也”等文言句式;第三,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搜集有关孟子的仁政思想,将这些认识到和自主学习到的知识点和内容作为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第四,通过圈点的方法对所预习的课文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备注,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学习。

这样设置出来的预习导案,不仅能启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在预习过程中初步建立起知识脉络,还能够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启发探索

面对语文这门学科,我们只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和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的知识点,鼓励他们掌握思考方法、学会知识,面对疑难点能够独立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在学习预习过的课文知识基础之上,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对常见的重难点自主总结。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个原则进行活动,比如划分出由五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他们通过学习小组能够团结互助学习,甚至通过讨论进而弥补知识漏洞。教师还可以接着上面的例子,在教学时,认真对待及耐心总结学生遇到的知识难点,然后以问题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合理的讨论:

(1)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2)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3)孟子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结合教学重点设置启发性问题,便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索和学习,在掌握基本字词句的基础上登堂入室,深入文本思想的解读,体验了语文知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

总之,要想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提升学生的效率,我们就得充分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初步了解知识,然后设问启发他们通过课堂探索、体验掌握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高中语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让课前预习成为语文课的精彩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