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企业导师制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2015-10-14 16:40张正徐春燕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张正 徐春燕

摘 要:企業导师制是高职院校创造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的有益尝试,要坚持方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渗透原则、主体原则、示范原则,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熏陶感染法。

关键词:说理引导;实践锻炼;熏陶感染

企业导师制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现全面育人方针,创造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的有益尝试。高职院校企业导师制主要通过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中高层人员作为学生导师,采取定期走进企业,或开展主题班会,或进行专题研讨,或参观访问,或工学交替等形式,与大学生一起分享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蓝图,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效果,务必正确把握企业导师制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一、企业导师制的工作原则

1.方向性原则

(1)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主导,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的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服务;(3)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核心,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企业导师制就是要牢牢把握这样的正确方向。

2.针对性原则

就是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从广大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高职教育传统方式存在问题出发,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3.渗透原则

企业导师制工作要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形成与“渐次发展”的规律,把企业导师制工作渗透到工学交替、入学教育、职业规划、专业认知实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中去,与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教学因素及平台,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开展。企业导师制工作只有同教育教学、学生日常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富有活力、取得实效,才能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专业、职业思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4.主体原则

就是将学生视为企业导师制工作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积极自觉地接受企业导师的教育影响,调动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并且主动地“内化”表现出来,实现企业导师制工作的目标。

5.示范原则

就是企业导师要以企业先进的文化、自身优秀的品质和模范行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促进其了解企业文化、加深专业认知、具备职场意识。

二、企业导师制的工作方法

1.说理引导法

企业导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专业学科理论,对学生进行正面说服教育,从提高职业道德入手,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企业导师制的说理引导法主要有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题研讨、谈话等形式。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说理引导。

2.实践锻炼法

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了解企业文化,强化专业认知,培养职场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企业导师制的实践锻炼法主要有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工学交替、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企业导师在具体运用时要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形式和方法。

3.熏陶感染法

企业导师充分利用真实的企业情境和自身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熏陶感染法是渗透原则的重要体现,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企业导师制感染法经常采用人格感化和环境陶冶的形式。

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熏陶感染法是企业导师制工作常用的方法,有时只有将他们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正.高校企业导师制的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98-100.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4.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组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企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13SJBFDY007)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张正。

作者简介:张正,1981年出生,男,江苏连云港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大学生思政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