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胜任能力研究

2015-10-14 16:40侯召军李涵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职

侯召军 李涵

摘 要:移动互联技术的极速普及给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和变革,而这种变革进一步影响到了旅游人才的需求,且只有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才能满足这种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旅游产业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质量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是高职旅游教育的保障。综合分析了旅游信息化给旅游产业带来的变革,并在高校旅游专业教师胜任能力特征的基础上对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的胜任能力特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胜任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胜任能力

一、移动互联背景下旅游业的新发展趋势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1.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3日发布的我国2014年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使用者规模已达6.49亿人,人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26.1小时。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增长了2.1%。另据EMarketer对全球手机使用数量的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为5.2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通信用户中的比例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市场已极具规模并且潜力巨大,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萌发和迅速增长,及传统产业的巨大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旅游企业面临新型信息发布模式的变革。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和EMarketer的相关数据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已达到5.41亿人。谁获得对于移动互联使用市场的影响力,谁就获得了对于我国内宾旅游市场蛋糕中最大一块的影响力。

(2)移动互联技术在位置服务上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变革。在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帮助下,每一个持有移动互联终端設备的用户都随时可以获得导航服务和周边的各种旅游信息,这将促使人们出行的方式由传统的参加旅行社的团队旅游转向自助的散客旅游。

(3)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推动了在线旅游的迅速发展。根据IRESEARCH的《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在线机票预定占总机票预定的结构比率增长了0.6%,在线酒店预定占总酒店预定的结构比率增长了1%,在线旅游产品预定占总旅游产品预定的结构比率增长了1.5%,预计在线旅游市场在未来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2.传统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新要求

(1)传统旅游专业教师缺乏对于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的了解,难以迅速地扭转在旅游教学中的传统观念。一方面,很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即开始教学工作,并没有实际接触过旅游市场实践,对于旅游市场缺乏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即使有过相关的从业实践经验,但是长期的教学工作使很多的旅游专业教师信息闭塞,已不适应旅游工作方式发生的新变化。

(2)传统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缺乏对于新技术的了解,进而导致高职毕业生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旅游产业变革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很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很难融入新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内容,也就不能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改变对于学生的培养,制约了高职旅游教育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性。

(3)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培养倾向,导致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对于技术变革、产业变革等职业环境发展的适应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变革迅速的大背景。这种适应能力不足会直接导致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进入旅游产业后很难迅速适应新环境和新的工作方式与原有教学内容的不同,更无法在职业生涯中面对不断变革及新生技术带来的挑战。

二、新要求下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构成

1.新要求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

依据麦克利兰的(Miclelland)关于核心胜任的冰山模型理论,我们知道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主要就是由与实践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两个方面构成的。

(1)在产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旅游专业知识也需要相应的适应变革,乃至于要创新以引导变革。旅游专业知识对于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而言是其核心胜任能力的最基本构成特质,是完成教学所需要的诸如旅游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信息化旅游经营模式的适应性、创新、教学演示能力等素质的基础,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之一。这种特质要求新知识和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对于产业变革趋向的嗅觉也成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组成部分。

(2)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具备的旅游专业技能是具有劳动密集特点的旅游服务行业的高职教育特征要求下又一个核心胜任能力的外显可见特质,而这种外显可见特质同样需要在新兴的旅游产业信息化变革下具有新的特质和适应性。就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而言,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有实际岗位操作的能力,能够了解并实际应用信息化和线上化的技术在旅游工作实践中的应用;信息采集能力则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能够获取行业信息,并准确把握行业变革的动向;自我发展能力则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要有不断的学习能力,使自己首先不会被旅游产业革新所淘汰;而创新能力则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善于发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能够结合旅游产业的实际创造性的教学乃至开展科研工作。

2.新要求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内在隐含特质

在麦克利兰的(Miclelland)的冰山模型理论中与外显可见特质相对应的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内在隐含特质,是以个体要素定位的各种要素构成综合了心理素质、价值观和内在动机等多元素的核心胜任力要素。

(1)面对整个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和线上化的变革,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需要具有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面对这种日新月异并且竞争残酷的变革,包括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和身体适应能力能等方面。自信心的本质是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既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也是对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的肯定;自我控制能力则表现为情商成熟程度,是对于自我情绪的把控和克制能力,在教学中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胜任能力的内在要素;而身体适应力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是一名高职教师身体胜任教学工作的健康状况。

(2)价值观也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要素内在隐含特质的又一个方面,由敬业态度、道德组成。对于高职旅游教育的热爱原则上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所有胜任能力特质之中的首要特质,应以加强;而道德的部分则是重点强调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责任心和诚实正直,这实际上也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共性核心胜任力,但对于针对相对自控力和理解力略为不足的高职学生,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独特要求,比如更具导向影响的人格等方面。

(3)内在动机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旅游产业信息化背景下核心胜任力要素内在隐含特质的第三个需要重视的方面。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要有根据在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对于旅游产业的变革以及经营方式、操作技术的影响及时具有能动性的调整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乃至专业技能的主观意愿,并且能够引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和挑战。

三、胜任能力导向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胜任力提升的路径

在确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业信息化、线上化的背景,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亟须进行适应新兴旅游产业形态趋向的提升。

(1)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导向下建立高职旅游教师培训体系。高职院校需要针对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胜任力结构要素和旅游行业的新需求重新设计符合旅游专业和高职特质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能更从容地适应变革发挥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更适应当前乃至未来旅游产业的特征,培养优秀的行业人才。

(2)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导向下建立有助于引导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提升胜任力的绩效评估体系。依据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能力的结构要求对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职位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建立符合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特质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改善高职院校传统绩效评估体系,强调通用性而忽略了专业特性的不足。这就要求修订后的全新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岗位绩效评估体系要改变原有只以校内教学、职称等岗位技术评价为核心的单一评价体系,要增加能够激励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更主动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行业本身的变革、新技术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向等方面。

(3)建立能够引导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胜任力的校内信息沟通渠道。心理素质、价值观和内在动机等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的内在隐含特质要求建立一套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自我价值、人格内涵、情感能够得到关注、得到肯定的信息沟通渠道。这一方面能够加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对于本高职院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专业贴得更近,更直观地了解本专业的现状,进而能够更多地了解行业的现行状况。

(4)配套能够提供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前沿动态信息的体系。这要求高职院校应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配套能够提供旅游行业前沿信息的渠道和体系,如,建立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聘请行业专业来校与专业教师交流研讨、派遣专业教师前往旅游业发达地区或先进企业进修学习以及为专业教师订阅行业报刊、书籍等。

(5)引导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由双师素质教师转型为真正意义上在行业和教学都具有足够能力的双师。高职旅游专业建设应引导由双师素质教师转型为真正意义上在行业和教学都具有足够能力的双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岗位与企业岗位相连接的方式来實现。比如,建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双重身份系统,通过或院校推进旅游专业建设实践化、产业化,或建立院校企业的共建平台的方式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到旅游行业实践工作中去,把教学和行业实践都作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院校和旅游企业的双重身份可以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工作常态化,在不脱离行业实践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卫,李俊楼.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思考[J].电子商务,2013(5).

[2]黄爱青,王海滨.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J].商业时代,2014(2).

[3]沈会超.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胜任能力素质研究[J].理论导报,2011(4).

[4]苏敏,林筱颖.基于素养课程的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J].高教论坛,2013(6).

[5]董燕,胡俊.“双师型”背景下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意义:以萧山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基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胜任素质及职业规划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12022。

作者简介:侯召军,1981年出生,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毕业于燕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与教学方面的研究。

李涵,1987年出生,男,河北省邯郸人,毕业于釜山外国语大学国语国文(对外韩国语)专业,学士,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管理系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韩国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高职英语发展史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