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发展:破解校本研修瓶颈的创新机制

2015-10-14 23:30沈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校本

沈君

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成立于2008年2月,由两所小学合并而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文化特色逐步彰显,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科研氛围也日益浓厚,这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然而,要走高水平小学的发展之路,必须进一步改进校本研修的模式和机制,以便更好更快地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端教师、名优教师。

为了促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和深度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开展了基于教师专业需求的个性化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分类型错时发展:构筑立体研修网络

不同的研修任务,必须采取不同的研修平台。因此,要分类推进学校的校本研修,关键是要区分具体情境中的研修目标、研修类型。

我们以“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分学科确定了三个研究专题,其中:语文学科开展“有效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数学学科开展“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综合学科开展“课堂常规有效调控的实践研究”。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研修任务,探索并形成了以下四种研修类型。

1.基于个人的自我反思——常态研修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学校鼓励教师围绕研究专题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和专业书籍,做好观点记录,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围绕专题上好推门课、预约课,每位教师积极参与首届“运河赛课节”活动。每位教师精心备好一节精品课,同时把上课与反思结合起来,把反思与再实践结合起来。

2.基于年段组的同伴互助——磨课研修

年段组的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我们按语文、数学、综合三大学科分别设置不同的学科年段组:语文、数学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组;综合则以学科为单位分组。语文组骆老师执教状物作文,教案由年段组的五位老师共同参与设计,体现了同伴经验和智慧的共享;数学组围绕“作业设计有效性和目标细化”,由低段的余老师和高段的许老师执教研究课,教案由年段组通过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产生;综合组由江老师与王老师同课异构,探讨英语学科的语段教学。几位老师的课在年段组内经过多次打磨已经成为学校的精品课。

3.基于教研组的团队协作——分类研修

教研组的团队协作,是校本研修的关键环节。教研组起着对各年段进行沟通和协调的作用,对各年段的专题研究进行一个总的调控。其中,语文组围绕研修专题对全校语文老师的习作教学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习作教学的不足和成功经验,同时对学生的习作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以寻找习作教学的突破口;数学组围绕研修专题制定《作业设计有效性和目标细化情况记录单》,强化课堂效果评价的针对性;综合组围绕研修专题制定各学科的课堂有效调控策略,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尊重学科规律,又注重发扬个性特点。

4.基于全校的专业引领——展示研修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持续提升的重要路径。要检验教师在年段组、教研组以“草根式”的研修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究竟如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各自的课堂教学成果搬上舞台,在全体教师的检阅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围绕各学科研修专题,第一学期开展了三次以“智慧·互动·成长”为专题的全校性校本研修课堂展示活动;第二学期开展了两次“名师引领,骨干践行”的校本研修课堂展示活动,并邀请区教研员及城乡互助共同体的老师莅临指导,取得了很好的辐射和促进效果。

二、分层级错峰发展:搭建互助研修平台

围绕课题的核心理念和主攻目标,我们优化实施了近两年的“大关附小青年教师研修成长俱乐部”,从而在校本研修的错位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俱乐部坚持自愿加入的原则,现有成员24名,占全校青年教师总数的60%。俱乐部以“同伴互助研修,快乐健康成长”为研修宗旨,下设“思想引领部”“专业提升部”“娱乐生活部”。自运行以来,俱乐部充分发挥自愿、自主、自动、自觉的草根精神,致力于形成互助、互动、互补、互生的团队文化,真正成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平台。

1.制订个人专业生涯规划——主动研修

俱乐部引领教师制订个性化的年度成长规划。规划建立在对自身优缺点和已取得成绩的理性分析上,从思想进步、业务提升、特长爱好等几个方面对本人在一个年度内将达成的目标及如何发展作出具体规划。规划在年初拟定,要求在俱乐部开展的系列活动中,经常自我对照、明确目标、分解难度、逐步达成。在年底对照规划进行总结反思,并汇集资料,制作成长档案。

2.体验丰富多彩的沙龙活动——快乐研修

“让教师快乐地工作,让教师主动地成长”是俱乐部的活动愿景。因此,在“思想引领部”与“业务提升部”实施活动的同时,还启动“娱乐生活部”的沙龙活动,如乒乓球比赛、相约星巴克、外出采风、电影之旅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俱乐部成员提供了宽松愉悦的研修氛围。

3.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潜心研修

俱乐部建有自己的活动网站,这是成员们讲述自己教学故事的最佳平台。网站主要有以下栏目:俱乐部公告、博文及评论、名师博客、俱乐部书架、博文分类、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是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分享成果、激励评价的友好界面,不仅实现了教师与网络的互联,还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互联,是一个“三维”一体的研修系统,大大提高了研修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4.分享同伴的实践智慧——互助研修

俱乐部以青年教师成长中心、骨干教师研究中心、科研人才发展中心为载体,带动各个梯队的教师共同成长。教师无论参加哪个“中心”的俱乐部活动,每个学期都牢牢锁定三大目标:上好一堂精品课,做好一个小课题,写好一篇新论文。有了目标,成员在俱乐部中通过自由交谈、课题协作、优势互补等切实分享各自的思想、经验和智慧。

三、分阶段错位发展:铺设高效研修路径

基于“高效课堂”培育的课堂创新工程,是个性化校本研训实践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实现高效研修的有效途径。高效课堂的培育,涉及三个要素。第一个是目标,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第二是过程,过程就是将目标操作化、具体化,它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第三是评价,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馈并作进一步矫正,这是高效课堂的难点。在实施过程中,只有抓住以下三个环节,高效课堂的培育才可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1.初始阶段的规范格式——刚性研修

课堂教学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计和落实普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是目标没有操作化,导致无法导向;第二是目标没有转化为具体的教学任务,导致无法落实;第三是目标没有体现在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中,导致无法检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目标导学的具体实施策略。首先,统一目标表述格式,要求全校教师在备课时统一将目标表述行为化、数量化、对象化;其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将目标任务化、活动化、作业化。这样的研修模式,目标清晰、操作规范,便于一线教师直接从课堂行为层面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2.落实阶段的随机应变——弹性研修

高效课堂的培育,目标明确是前提,而如何真正将目标落实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则是关键和难点所在。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始终不忘目标,始终以目标为导向处理和应对课堂流程。首先,在课的导入环节呈现目标。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把课时目标事先写在学校统一下发的“白板”上,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组织学生高效学习。其次,在课的展开环节检测目标。要求关注目标的过程化检测,以练习和作业为依据,进行学生自我检测、同桌互相检测、小组共同检测、全班集体检测。最后,在课的总结环节评价目标。要求教师强化课的总结环节,至少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对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不同目标不同落实,使整个研修具有一定的空间和弹性。

3.深化阶段的和而不同——个性研修

为了切实推进高效课堂培育,我们在深化阶段采取了“主题细化”“常态观摩”和“典型展示”等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推进效果。

第一是“主题细化”。在“目标导学,当堂达标”这一高效课堂主题统领下,各个教研组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语文组细化为“基于目标导向的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研究“目标导学和有效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数学组以复习课作为研究载体,确定了“基于目标优化的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重点解决复习课的目标导学策略和当堂检测手段;综合学科确定了以“目标导学下的有序合作探究”进行实践研究,寻找本学科的高效课堂路径。

第二是“常态观摩”。通过推门听课、交叉听课、“一人一课”等方式,促进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逐步运用“目标导学,当堂达标”的高效课堂模式。

第三是“典型展示”。在主题细化和常态观摩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各自推出相应的学科高效课堂展示课,通过组内磨课、同伴议课、全校观课、专家评课的方式,在学校层面树立高效课堂的典型,推广高效课堂的经验,深化高效课堂的再实践再思考。

基于教师专业需求的个性化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研究自开展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师为本、自觉研修”的研究宗旨,设计了基于不同教师实际的研修载体,包括阅读奠基、文化认同、突破瓶颈、彰显个性、学术先导等行动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逐步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研修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持续成长的研修成果。

(浙江省杭州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校本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