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2015-10-15 06:44陈网扣张单单贾露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就业观民办理想信念

□文/陈网扣 张单单 贾露露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民办本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文/陈网扣张单单贾露露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提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不仅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关,更与我国社会的繁荣息息相关。本文以宿迁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民办本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其形成的原因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相关研究与探索。

民办本三;就业观;宿迁学院;课程设置;创业

收录日期:2015年5月10日

近年来,“就业难”的问题一直都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愈演愈烈,严峻的劳动市场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面前望洋兴叹,甚至妄自菲薄,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民办本三院校的特殊处境使得他们在就业方面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如何绝处逢生,成为各大院校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宿迁学院为例,以统计数据为依据,深度挖掘出民办本三院校大学生最真实的就业观念,突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希望能够帮助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从而走上自己合适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民办本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特点

在针对民办本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中,课题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会等方法,以宿迁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作为样本。随后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表格当中,参考大量关于就业观的文献资料,分析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自我认知意识增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业与个体的兴趣、爱好以及才能等息息相关。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够在就业的目标、就业的选择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中更加理智与沉着。在一定意义上,自我认识的程度越高,顺利实现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跟风盲目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小。(图1)

在对“你认为自己所具备的强项”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民办本三学院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是自己所具备的强项,这与我们印象中本三学生“娇贵”、“自傲”的形象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可见,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他们在就业的过程当中也是注重团队协作,并且是能够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而转变自我的。他们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是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二)对就业前景保持乐观。在当今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的就业机制还不够完善,竞争就业压力随之不断加大,不少毕业生对社会经济形势保持着一种悲观的态度。(图2)

我们发现,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经济发展形势欠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就业能力不强是造成就业难的首要原因。而且近74.4%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比较有前途。可见大多数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们并没有将就业难的首要原因归结到经济形势以及现有的市场机制当中。而是归结于自己的能力问题,那么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其职业技能,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可见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是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的,我们也需要保持着一种相对科学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当下中国的市场状况。

(三)就业选择出现新变化。在首选就业方向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学校及科研院所,而选择政府机关公务员的仅占8.9%,这与近几年的公务员热形成了一个反差,但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现象。学生们不再盲目从众,随大流地选择考公考研,而是理性地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同时,我们发现,民办本三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是有所增强的。这也表明在当今社会的经济作用下以及国家政策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了自主创业的优越性。同时,在自由开放的经济市场下,年轻人们更加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图3)

二、民办本三院校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

“就业难”已成为中国特色之一,但很多时候,“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就业本身,而是难在人们对待就业的态度与观念。正确的就业观能够帮助广大学子们少走弯路,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正确的畸形的就业观则会导致就业“难上加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民办本三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存在以下误区:

(一)就业目标不明确,不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虽然中国“就业难”的社会现状愈演愈烈,广大学子也深深地觉察到了就业严峻的形势以及种种压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对自身做过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够联系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会需要来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多时候,大学生找工作就像“赶鸭子上架”,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职业方向以及人生的具体目标。对于工作的态度则是宁滥勿缺,等真正到岗位上之后,发觉与自己的兴趣、才能存在着矛盾之后便立刻跳槽。周而复始,不仅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时光,而且也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诚信的印象。由图可知,大部分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少一个系统完整的规划,从而产生了就业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对成功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图4)

图4 职业规划

(二)对就业所做的准备不足够。就业准备,一方面包括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关于本专业或者其他专业相关的技能、技术,这是物质层面的。而在现今的大学教育当中,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大多都是理论的,而这些理论知识甚至很多时候是落后于社会的,从而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进程。因此,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会面临着纸上谈兵的困惑,而这一点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所忌讳的。不能够了解社会真正需要的,脱离于社会的,自然在就业的时候会多一层难度与压力;另一个层面是心理上的准备,在大学四年当中,不管是在行动上还是思维上,绝大多数学生是相对自由散漫的,这种态度与心理和用人单位所需的严谨、纪律是有一定冲突的。部分同学因为不能够成功地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一个社会职工的角色。在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与自己之前所认知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性质有出入时,内心难免会产生落差,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工作环境充满抱怨,使得自己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价值,无法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与内心的满足感。

(三)就业期望值偏高,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矛盾。本三学院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情况都比较不错,也正由于此,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和一定的盲目性。(图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期望能够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个人价值。同样的,在对就业考虑的因素中,87.8%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收入,76.7%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的发展空间,63.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兴趣爱好。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仅有2.2%的学生选择了基层服务项目,8.9%的学生选择了大学生村官或“三支一扶”等项目。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民办本三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上更加自主,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却也同时体现出了其就业选择的功利化,以及社会服务意识的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自我的价值认知偏高。(图6)

图1 具备的强项

图2 就业难的原因

图3 就业方向

图5 就业期望薪资

图6 就业地点

图7 创业打算

(四)就业心态不够成熟。大学生在求职初期,拥有一份成熟的心态会减少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挫折以及失败。在这里我想要特别强调的是民办本三院校学生关于创业心态的不成熟,在这份不成熟当中甚至带有许多盲目性。在21世纪初始,我国的大学生在就业时还多半处于被动、顺应的地位,缺少主体精神和自主意识。而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的迅速发展,当下社会的现状却是有那么一点儿“全民创业“的迹象。(图7)

在对民办本三院校的调查中,81.1%的学生有自己创业的打算,而且10%的学生尝试过或正在进行创业。同样的,82.2%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政府支持,会选择创业。这与20世纪初始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之矛盾的是,在调查中仅有16.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创业的才能的。可见,自己是否能够创业,怎样去创业,如何持续地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让自己的事业存活下去是很多大学生未曾想过的,而所谓的创业也只是头脑一热的“瞬间想法”。如今互联网行业如此发达,的确给年轻人创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因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了辉煌的创业之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喊起了创业的口号。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民办本三院校学生的就业心态并不是特别成熟,甚至还带着些许盲目。

三、民办本三院校学生就业观形成原因

就业观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种种主观客观的因素都或多或少会影响就业观的形成。大到社会学校,小到每一个家庭个人,就业观都是与之息息相关的。

(一)家庭因素。大学生的就业观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家庭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价值系统里,同时这也是由我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传承、人脉,强调个人对家庭、集体利益的服从,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家庭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后盾的角色,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支持,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有时候家长的价值取向则会直接参与到学生的择业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民办本三院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都比较不错,父母会提供给孩子不错的就业选择与就业渠道,但是正因为如此,使得不少学生会产生“靠”、“等”的不积极的思想。同时,就业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成为整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抗压自主能力显然是不利的。

(二)学校因素。中国现今的教育体制仍是以书面授课为主,理论知识远远大于实践,很多时候,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甚至是与社会脱节的。很多大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出校园,却到处碰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更是高校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所致;另一方面尽管学校历届都会开设思想道德课,但是对学生的思想真正造成积极影响的却为数不多。有时候授课的教师也并没有真正地去领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其传授的过程当中,学生自然也体会不到思想道德的培养在日后就业中重大意义。从而在就业中面对关于价值取向选择时,不免会产生困惑,使得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矛盾。在大部分高校,学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团队,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正确地看待并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是目前高校教育的一大缺陷。

(三)社会因素。在大数据盛行的时代,生活圈子越来越透明化,腾讯QQ、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等,将各色各类人的生活呈现在一个台面上。同样的,各类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人们每天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商业动态或者是最时尚、最前沿的潮流,这不可避免地会刺激到受过十几年优等教育又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追逐物质的享受以及个人理想价值的实现似乎并不为过。在以物质来衡量社会地位的同时,大学生们难免会去选择看上去光鲜且高薪的工作,膨胀的功利心与物质心更是有增无减,可是当所收获的与所想象的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大学毕业生们自然会有心理上的落差,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怨天尤人,对社会充满敌视,这样对社会的稳定显然是不利的。同样,如马云、史玉柱、熊晓鸽等创业能人的传奇故事传遍大街小巷时,更是燃起了不少大学生的斗志与雄心。只不过,媒体会经常性报道创业成功人士的种种事迹,殊不知,创业失败的更是大有人在,正是因为缺少对创业的全面了解以及对自己当前能力的评估,从而才会有了“全民创业”的状况。让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无法正确地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四)用人单位的实用主义。当前我国人才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种供求之间的差距还会越来越大。而毕业生成群扎堆北上广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现象,更让某些用人单位采用更加严苛的选人标准,过分强调学历文凭、重视专业、要求工作经验等等一系列要求,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讲无疑会造成心理上巨大的压力。有些用人单位抱着“拿来就可以用”的想法,不断地加大对毕业生的限制,导致许多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从而加剧社会“就业难”的压力,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四、民办本三院校学生就业观的引导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民办本三院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就业,学生自身要积极地加强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社会方面要积极地给予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高校方面

1、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就业观教育当中,才能够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择业观。随着社会的物质化与功利化,人们的理想信念也渐趋单一、苍白,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1)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堂,在进行思修、马克思主义等课程教授过程当中,将理想信念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授课,着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授指导;(2)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应定期接受培训,使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让自己的思想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从而使其教授给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理论知识与社会主流不脱的;(3)打破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创造校园文化,将理想信念的教育思想融进学校的各个方面。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还可以举办各种有关理想有关信念的校园活动、宿舍活动甚至是社会性的活动。在校园里创建类似于英语角的文化角,让学生们在日常交流之中体会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在日常的文化熏陶之中,培养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高校课程设置。(1)将“就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到高校的教学体系当中,将其作为一门专业课或者选修课来教授,采用模拟面试的考核模式,模拟面试主要是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理想信念的考核;(2)创建一个校园学习网站平台,将国内外关于就业知识的优秀演讲或者课程视频上传到网站上,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分类,让学生定期观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观看完每期的视频之后,可以定期开展讨论会,让学生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谈论对社会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看法,并生成报告发到网站公共论坛供其他同学观看讨论;(3)适时地邀请商业名人或者优秀教师进行大型演讲。并且选择几位优秀就业指导老师时常与学生在线进行互动,建立反馈机制,定期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或者听证会等方法及时了解学生们就业心理的动态以及学生们当前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1)组建一支权威的优秀就业指导团队,并且要加强对这支就业指导团队的培训,提高其求职辅导能力,要求这支团队能够紧密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与变化,能够提供给学生最新、最前沿的信息以及相应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在面对各类就业信息时不会手足无措,惊慌不已;(2)落实指导学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们意识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正确端正的态度来完成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同时解答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各类问题;(3)向学生们解读国家有关毕业生的各类政策,让学生们接触到并真正理解国家政策的优越性,从而不至于失去时间和机会,在就业的选择上能够多出一层考虑的空间,为自己为社会多创造一些价值;(4)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推进创业教育。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发展的,去真正了解创业的流程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才是创业前正确的选择。

4、校企结合。校企结合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美国、日本等部分高校采取这一现代教学模式与教学机制,既促进了高校教育的规范化,又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就业的分配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校企结合能够高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企业的环境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在毕业之时,可以显著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中,实施校企结合这一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国,校企结合的案例大多发生在各类职中学校,而且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中国很多企业没有社会的“大概念”,意识不到校企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每年的人才招聘中却常常直呼“无人才可用”;其次,整个校企结合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主要表现为以“学生专业认知学习,毕业顶岗实习”为核心,仅仅停留在实习基地的提供、员工培训等。

诸多问题也同时体现出校企结合在中国教育之路的不成熟性以及可发展可塑造性。(1)国家和政府需要鼓励和支持,可以发行相关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比如“减税”、“资金资助”等等,鼓励各大企业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2)让企业走进课堂,定期邀请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士对学生讲述现实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各个岗位对人才的技术要求,讲授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当中各种生产知识与管理知识;(3)让学生走进企业,定期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并且组织一段时间的培训,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操作当中去学习专业知识,从而不至于毕业之后纸上谈兵。

5、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业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并不只是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艳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的空前开放,创业越来越受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钟爱。但是,如何去创业,怎样创好业则是阻碍这些年轻人的主要障碍。创业最大的特点在于亲身实践,因此在普及创业的有关理论知识之后,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相当于给予创业者一个创业的空间与机会,让创业者在实践过程当中慢慢探索,积累经验,从而在创业成功之路上少走弯路。那么,如何去建立这样一个创业孵化基地?高校可以去承包校园周边比较偏僻的一块基地,专门用于提供给创业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实习的基地。配置好相关的硬件措施,鼓励大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才智,在这一片创业园地之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去创业园区现场指导大学生创业者们,观察创业者们创业的进程以及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定时让创业大学生们互相交流经验,一起走向成功之路。

(二)个人方面

1、树立“服务社会”的观念,积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诚信、无私的高尚品德,懂得敬业奉献,而不是一心只为自己,积极地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

2、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在心理上,要明确自己即将从学校步入社会,即将从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努力克服自身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悖的不良习惯,让心智尽快成熟。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校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以及各种校企之间的交流实习,从而加深自己对所学专业更深刻的了解,并且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3、关注社会信息,既要了解就业市场以及各行各业的商业动态,也要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从而让自己不至于在就业的路上走弯路。

4、主动积极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盲目不逃避,为自己的未来描绘蓝图。

5、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能一味要求高薪,要联系自身情况,提出合理的期望,要崇尚艰苦努力奋斗。

6、在创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实施是会有更好的结果的,所以年轻人不应该太着急,而是应该找准自己的路,先去相关的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社会人脉,再进行创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创业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如果选择了,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还贵在坚持。如果路子对了,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三)社会方面。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社会应以“海纳百川”的态度来接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必过分苛刻,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宽容地给予大学生一个历练的平台。同时,只有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就业市场才能够井然有序。国家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及时调整好市场关系,让大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国家和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明确并真正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就业不再难。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静,祁仁前措.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与转变——以西安高校大学生就业观为实证分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徐秀娟,张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正确就业观形成的作用与意义.就业观研究.

[3]杨东.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培养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4]杨智平,刘学文,王飞.当前大学生就业观误区分析及引导.教育与教学,2013.2.

[5]廖海华,邹燕矫.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

[6]陈红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

F24

A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民办本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与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研究成果,指导教师王建彦

猜你喜欢
就业观民办理想信念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