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慈欣:《三体》成功是个偶然 难复制

2015-10-15 03:39赵何娟张丹
创新时代 2015年9期
关键词:刘慈欣雨果三体

赵何娟 张丹

8月23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奖,创造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纪录,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本次获奖的是该系列的第一部《三体》(英文版)。

本届雨果奖的“最佳长篇奖”由空间站上的Kjell Lindgren颁奖。在颁奖现场,主持人说:我们创造了历史!我想说,这是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一大步,必将写入中国科幻史册。我已经无法表达激动的心情了!

有网友对此评论道:他,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水平。

雨果奖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为纪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命名为雨果奖。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

而这部史诗级巨作的电影版第一部已于7月底杀青,正进入后期特效阶段,在得知《三体》获奖的消息后,电影制片人孔二狗对媒体表示:“作为制片方,我们更要对得起这部小说,该加大投资就加大投资。”至于加多少,孔二狗给出的答案是“无上限”,他说:“一定要把特效做好,前期投资已经不计成本了,后期会更加不计成本。”

此前,《三体》电影号称投资2亿,这些钱玩特效显然不够,尤其是观众经历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捉妖记》两部电影的“培养”之后,对于国产电影特效的要求只增不减,更何况是《三体》这部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观众对于它的高期待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最终效果,就只能到等到明年7月电影院见了。

刘慈欣和《三体》

刘慈欣,科幻作家,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它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在中国的销售量总计已超过100万册,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热销的科幻小说,并将被改编成电影。

问:中国科幻领域现在是个什么水平?

答:世界上科幻文学比较发达的是美国。相比来说,我们还在初级阶段,一方面,文学的成熟度不如他们,他们搞这个已将近一个世纪了。另一方面,差异是在受众群体市场,我们的读者人数、销售量、作家人数,跟美国比都相差很远,大概是美国十分之一的水平。

问:你是怎么开始科幻小说创作的?

答:始创在1998年前后。主要动机在于我本人是一个科幻读者,看得多了,就想写了。

问:你是位工程师?

答:对,其实国内写科幻的,都是业余的,包括我也是业余的。

谈《三体》成功:有很多偶然因素影响

问:有观点认为,科幻文学很多是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你怎么看?

答: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科幻本身是创新的文学,需要新的构思,新的想法,这本身就比较困难。就科幻的题材,不单在中国,在外国也一样,还是处于一个不断重复阶段、题材也很有限。

问:《三体》是否脱离了这样的局限,相当于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或想法?

答:不赞同这种观点。《三体》不是新的领域、新的想法。相反,《三体》描写的题材是科幻里最老的题材,都是外星人入侵,这在科幻小说诞生之初,就有作家写过了,而且现在也不断在写。它不是全新的领域与题材,即便在国内的科幻小说中,之前描写这类题材的也有很多。

问:其他小说没有取得《三体》这样的成功?

答:是,它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三体》的题材不是全新的题材。

问:《三体》成功有哪些因素?

答:坦率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有各方面的机遇,各方面的力量刚好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光我不清楚,出版者也不清楚。因为《三体》之前之后的科幻小说都很难产生多大的影响,所以若要说这本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可能会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和它的内容肯定有关系,但不得不承认里面有很多偶然因素。具体是什么偶然因素,只能说有些能感觉到,比如说《三体》第三部产生影响的时候,正好是微博兴起的时候,微博有意无意对它起到宣传作用。

中国的科幻文学和世界科幻文学相比,总体来说还差得很远。不可能通过一两部作品就把中国科幻作品带到一个世界的水平,这不现实。

谈《三体》电影:只有部分参与

问:《三体》拍电影了?

答:《三体》的外景部分都拍完了。现在已经不用看剧本了,无论认不认同都已经拍完,开始进入后期制作了。

问:《三体》拍摄当中你有参与吗?

答:只有部分参与。电影的主要创作人是导演、编剧。

问:国内拍科幻题材的电影是否比较少?

答:对,在经验方面肯定是不能和美国相比。

谈《三体》之“火”:这个机遇可能不会再来

问:《三体》火了,你其他的科幻作品会好卖一些吗?

答:没有。还真没有什么带动。这是很反常的现象,按理说会有带动,但是对于我这个没有带动,这多少有些令我失望。

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答:以前不敢确定,四五年过来,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三体》的成功是一个偶然现象,不会重复。有人说这么说是我谦虚,但是目前来说不得不承认,这不是我谦虚。《三体》碰到的是一个机遇,这个机遇可能不会再来了。

问:非常偶然?

答:如果想再次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成功的作家确实有这样的实力,本身作品就很厉害,也可能有第二个成功出现。因为目前在文化领域也好,在阅读领域也好,每一本畅销书的畅销都有偶然因素,很多畅销书很难说是怎么畅销起来的。例如,《狼图腾》这本书写得不错,题材也好,表现手法也好,但你能想到这本反映文革时期内蒙古的书会成为畅销书?都有偶然因素,包括出版商、作家或读者,说不定突然畅销起来。再比如一些短篇畅销小说,在以前是很难畅销的。这个也给作者一个平常心,就是说你的书不畅销,并不是你的错,并不是因为写得不够好。反过来也一样,它肯定有别的因素在推动。所以,创作者要有平常心,机遇很重要,不是说你有实力就能成功。

谈“新地球”:不会成为科幻小说新线索

问:如何看待李淼的批评?

答:他对《三体》其实是很大的宣传,作用完全是正面的,不是对立的。无论是《三体》对他的书,还是他的书对《三体》,都有很重大的意义。我还给他的书写了序的。(注:日前,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曾公开指出《三体》中的物理理论到处是“硬伤”,对此评价刘慈欣欣然接受:“我在发电行业的计算机领域是内行,但在其他学科,我是外行。”)

问:NASA称发现新地球,能否为科幻小说提供“启发”?

答:作为写科幻的人,肯定会关注。但它不会对科幻小说产生新的启示。因为这些东西在科学上,在天文学上,以及在科幻小说领域,它早就是可以预料到的。人们早就知道这样的存在,因此就不会感到意外。这不是一个很震撼、不可预料到的发现,它本是一颗早就可能存在的行星。

问:这种类地行星被发现,现在网友就会与《三体》中的外星文明夹杂在一起。

答:因为早在《三体》之前,在科学界也好,其他方面也好,早就确定这样类似的行星是存在的,人们对于“外星文明”早就有了自己的想象。

谈“生活”:抱着平常心来写书

问:《三体》三部曲创作花费了多长时间?

答:大概用了五年。但是之前还有很长时间的,包括想法萌发,完善,这个时间很长。

问:《三体》火了之后,对你的日常生活有没有改变?

答:没什么改变。只是一本书而已。

问:毕竟《三体》畅销,版税也算当年最高了。

答:从这方面来说,这在科幻小说里面肯定是市场最好的,是远远超出其他作品的。但是与其他的畅销书相比,它还很一般,无论是市场还是其他方面。

问:未来有什么打算?

答:继续写科幻小说,但是写得比较慢,需要时间。

问:今后还会写出像《三体》那样的书,或者尽全力构思类似新的想法?

答:一本书产生这样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书的本身,它还有很多的机遇。这种可能性很小。我是抱着比较平常的心态来写书的。也有作家一本接一本地成功,但是这样的作家少之又少。大部分作家作品可能很多,但是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两本。(注:刘慈欣大学毕业近30年来都没有换过单位,一直在山西阳泉的一个发电厂做工程师。)

在火星的荒漠,在水星灼热的矿区,在金星的硫酸雨中,在危险的小行星带,在木卫二冰冻的海洋上,甚至在太阳系的外围,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寒冷寂静的太空中,都有无数人在工作着。你当然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为你而骄傲。

你们遇到TA们了吗?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人类与TA们的相遇可能在十万年后都不会发生,也可能就发生在明天,这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不确定的因素。

(本文由《广州日报》《钛媒体》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刘慈欣雨果三体
刘慈欣素描头像
雨果剃发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