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2015-10-16 00:36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基础性节奏内心

郝 倍

(运城学院 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浅析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郝 倍

(运城学院 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它在其他相关专业上的延伸性和影响性更是至关重要。文章从掌握音乐技能的基础性、体会音乐语言的必备性、学科的交叉性桥梁三个方面来探索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视唱练耳;基础性;必备性;交叉性

所谓“教学相长”,对于视唱练耳这门基础性学科,无论是从自身的学习经验,还是从视唱练耳的教学经验来看,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它在其他相关专业上的延伸性和影响性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将从掌握音乐技能的基础性、体会音乐语言的必备性、学科的交叉性桥梁三个方面来探索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一、掌握音乐技能的基础性课程

首先对于视唱练耳的基础性作用是必须一提再提的。因为无论是从我国的视唱练耳学术研讨活动中关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教材、教法、内容,还是从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形式中的节奏训练、听觉分析、听写、视唱的四大模块来看,视唱练耳课程的“地基”作用显而易见。换一个角度而言,从音乐的本质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听觉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门艺术来讲,其宏观功能是通过声音效果对人思想情感的影响作用而实现的,从微观入手,音乐艺术的本质是“音与音的运动形式”,而视唱练耳正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使人通过声音效果感受“音与音的运动形式”,而其中四大模块循序渐进和相互交叉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该学科的科学性,同样的,这样的学习习惯可以延伸至其他学科,所以其“地基”的作用可想而知。

二、体会音乐语言的必备性工具

从理性角度来讲,视唱练耳是一定系统的技能训练课程,即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知器官和发声器官来熟悉、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内部要素和规律,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其审美的特性,要努力培养学生从理性思维上升到感性思维,引导学生感受其基础性作用在不同表演艺术中的延伸性和渗透性。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强调节奏内容的训练。正如“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在节奏训练中,大部分学生起初对于节奏感的认识似乎只是一种建立在计算层面上的认识,也就是一种基于理性的计算:即只是一些节奏的细分及不同节奏的组合。而通过在课堂上学生的互动,以及各种形式的节奏训练,例如让学生自行编写节奏并弹奏出来,让其他学生进行听辨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节奏型的运用能力,更从另一层面提升了学生对于节奏的认识,也就是节奏的句读感。让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音乐的节奏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节奏本身的律动正如人在生活状态中的张与驰,变化与统一,反应的是人的情感,从而有机地将理性思维上升至感性思维,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

在教学活动中,课程初期对于节奏的训练是从原生节奏、衍生节奏、再生节奏,再加以形象化命名来训练的,这种有层次推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一次次听写中不断加深对节奏型的敏感度以及对节奏型所呈现的音乐性格及音乐情绪的把握。而一次次以强弱对比、强弱对称、强弱平衡及节奏周期性的训练,使得学生对于“拍感”的韵律体会更加到位。到了节奏训练的后期,一种“桥梁式”的技巧(是在画拍子的同时先将听到的音符总数记录,在拍子的周期内依音符时值的长短来判断音符的性质,再而运用音值组合原理将正确答案记录)又给予了学生更逻辑性或是模式化的训练方法。综合而言,这种以原生节奏为基础,围绕常见节奏型当中数量与音值长短关系的异同,给每一种节奏命名,结合利用对已知节奏型的听觉、视觉感受基础,对节奏的认识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数值节奏训练法,加深了对节奏型及相互组合的律动感和空间感受的理性记忆过程。这样使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一些节奏型,更是掌握了应变的能力。

综上所述,之所以重视视唱练耳在音乐专业课中的“地基”作用,不仅仅是训练一种音乐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重视视唱练耳这门基础性学科所渗透、囊括的音乐专业能力及音乐素养对于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视唱练耳是以发展音乐感知力、记忆力、表现力和鉴赏力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其学习的过程就是对于音乐要素的概念在内心听觉方面的理性记忆过程。而内心听觉能力对于音乐专业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于音乐的敏锐感及感知力。有人将内心听觉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思维及听觉预感,我认为这同样贴切于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其中听觉注意就要求要有良好的心境,要尽快投入,克服紧张心理;听觉记忆则可类似数值节奏法奏的训练法辅助瞬间记忆;听觉思维则可以从音程,和弦的听辨过程(音程听辨方法的三阶段:模唱,唱音阶,数度数,半音多少定名称;和弦听辨方法的三阶段:听效果分类别,听结构定形式,三度音程定名称)来体现;而听觉预感是一种对已有体验的分析综合及到达一定程度后的先决性体验(这在旋律的听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之所以在这里再次提到内心听觉,是因为我们从“有理可依”的角度破解了以往自己对于视唱练耳“神秘感”的“恐怖”,而视唱练耳的训练与内心听觉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其中节奏训练、听觉分析、听写、视唱四大模块综合性质的、相互包含的训练模式,深刻的影响着乐者的内心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课程,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不仅帮助我们发展听觉、提高读谱能力,还可以提升内心听觉能力,帮助我们更内在地把握节奏感、调式感,进而合理性地渗透到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当中。我们将这一能力延伸并运用到具体的音乐表演形式中,如器乐表演、声乐表演。有了良好的内心听觉,通过读谱,便可在心中想象出演奏或演唱的音响效果,从而能够使我们做到心中有谱,进而明确练习的目的,使技巧服务于音乐。而内心听觉系统的建立,便是从视唱着手,过度到默唱,再过度到多声部的读谱。节奏和旋律,作为音乐语言的要素,是准确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的手段,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对于二者系统性训练,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体会音乐语言的魅力。

三、学科的交叉性桥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视唱练耳不仅训练我们的技能,其涉猎的学科更是广泛的。在视唱的练习曲目中不难发现它与基本乐理、和声、复调、作品赏析、声乐、器乐等实践性学科的交叉,而对于其他的理论性专业基础课,例如中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美学等等,在认识作品、了解作品的途径中也必须借用视唱练耳所培养出类的音乐感知能力,所以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及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还积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对该课程系统全面的学习之后,将建立起来的准确的调式感、音程感、节奏感等延伸至其他专业学科,逐步完善、内化对音乐情感的认知,提升我们的协调能力和音乐素质。

四、结语

通过对的教学探索,不难发现视唱练耳与乐者内心听觉培养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对于表演专业的影响,而其中严密的逻辑性、螺旋式的学习方法以及融会贯通的思考模式,对于任何一位音乐学习者都将有无穷大的裨益。作为一门掌握音乐技能的基础性学科,视唱练耳训练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体会音乐语言,它更是作为一种桥梁性工具连接着不同的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音乐学习者的感知力、记忆力、表现力和鉴赏力,因而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赵小平.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J613.1

A

1007-0125(2015)09-0183-02

郝 倍(198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山西省运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猜你喜欢
基础性节奏内心
花有自己的节奏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YOUNG·节奏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对外汉字教学的若干基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