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联合康复治疗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5-10-19 08:52王彩霞
关键词:头针脑血栓偏瘫

王彩霞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养生康复科,山东 青岛 266400)

头针联合康复治疗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彩霞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养生康复科,山东青岛266400)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康复治疗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头针联合康复治疗,选取同期使用头针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努力(Barthel)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时,应首选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的Barthel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脑血栓;偏瘫;头针;康复治疗;疗效

选取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和同期使用头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探讨头针联合康复治疗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头针联合康复治疗,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7.38±4.23)岁;病程12~70天,平均病程(37.92±5.17)天。选取同期使用头针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8.52±5.59)岁;病程12~70天,平均病程(38.21±5.54)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头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针联合康复治疗。

1.2.1头针治疗方法

取百会至曲鬓、前神聪至悬厘,依序沿着此线透刺三针,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使用0.3×40 mm的毫针,针尖和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头皮,针尖到达帽状腱膜下层,针和头皮保持竖直,刺入20~30 mm,然后快速捻转,保持220次/min左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决定捻针的角度,每次留针半小时。隔天进行1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2.2康复治疗

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疗法来治疗肢体功能,采用运动再学习、Brunnstrom、Bobath等结合进行,主要包括Barthel训练、平衡治疗、四肢关节的活动等。医生指导患者治疗2次/d,30~50 min/次,治疗过程中,适当调整治疗的强度和操作程序[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Barthel。治疗前后,对患者上肢肩关节肌力、手肌力、下肢能力、步行能力进行神经功缺损评分。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估患者的Barthel,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Barthel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50.33±6.1375.29±12.24 14.83±3.87 8.95±0.67观察组 30 49.44±5.8788.67±9.19 16.34±3.89 5.99±0.53

3 讨 论

头针是中医针灸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通过对头部某个特定区域以针刺形式进行刺激来治疗疾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头针联合现代康复训练的治疗模式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患者身上所有的关节和肌肉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传达皮肤受到的感觉和肢体运动,从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尽早恢复[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头针联合康复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疗效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的Barthel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1] 黄国付,张红星,张唐法.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08:573-575.

[2] 马玉姗,劳玉琳,邓绮玲.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67.

[3] 徐远红,王俊华,李海峰,杨凤翔.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02:120-121.

本文编辑:吴玲丽

R246.6

B

ISSN.2095-6681.2015.21.017.02

猜你喜欢
头针脑血栓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