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2015-10-20 15:58王婧怡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禅房秦伯秦穆公

王婧怡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层峦叠嶂,浓荫相蔽,在狭窄的路口我们能得到什么?只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只有当你亲自拨开茂密的荆棘,才能看见静谧美好的禅房隐匿于烂漫的花丛中。曲径通幽,是一种人生智慧。

曲径通幽是一种劝谏方式。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勇于进谏的贤士,名邹忌。自己因受到妻、妾、客异口同声的赞美而受到了启发,将生活中的小事与国家大事相联系。由自己“受蔽”,类比地暗讽“王之蔽甚矣”,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委婉地劝谏能使君王更加信服自己所说的道理。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实事求是,而没有忘乎所以、舍本逐末。试问,谁不愿意听到赞美自己的话语,但是这种“善意的谎言”往往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而邹忌却依然不为所动,巧妙地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劝谏,可谓“智者”。

曲径通幽是说服对手的一种方式。当郑国受到秦、晋夹击时,烛之武为了郑国,不计前嫌,勇敢前往秦军驻扎地与秦穆公进行交涉,他在秦穆公面前不卑不亢,从秦国的利益上来分析灭郑的利弊,仅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秦国退兵,使郑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从而避免了一场灭国之灾。他靠的又是什么呢?正是他能够委婉地向秦伯分析形势、利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说服秦伯的。若郑国当时派遣了一个不懂谈判艺术的粗人,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叫嚣着命令秦国退兵,恐怕秦兵都不会让他有回到郑国的机会了,更谈不上退兵了,那就更加快了郑国的灭亡速度,更得不偿失了。

曲径通幽也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式。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战败,为吴国所掳,做了一个最低等的奴仆,但勾践并没有因此想不开而自杀,反而想尽办法复国,他极力装作忠心顺从的样子,终被允许回到越国,每日餐前卧薪尝胆,远离安逸,立志报仇雪恨,自此他亲自参与耕种、鼓励生产、管理国事、训练军士、整顿内政、增强国力,天天想着如何讨伐吴国。几年以后,他终于成就霸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屈辱,我们应该学会忍耐,为自己留下后路,同时也不忘记耻辱,激励自己以此前进,才能东山再起。假如勾践当时的选择是以死明志,那么春秋时期将会少一位伟大的霸主。这个故事也印证了古人的一句话:“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循曲径,深入幽林,才可赏得“银泉花鸟依,落霞山云舞”。曲径通幽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K1408班 指导老师:黄福清]

猜你喜欢
禅房秦伯秦穆公
《烛之武退秦师》的辞令艺术赏析
刘墉的一盘棋
爱马说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品味语言的力量
浅谈《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