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系统教学中的改革探讨

2015-10-21 18:17刘红梅王浩
新丝路(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计算思维教学模式

刘红梅 王浩

摘 要:国内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思维单一、教学管理及教授技能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改革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引入计算思维的教学管理模式,重新设计计算机技能培养的课程结构。采用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驱动方法,提高计算机技能教学水平。

关键词: 计算思维;教学模式;课程结构

计算机技能培养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能否得到很好的贯彻及实施,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一、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教学贯彻国家统一的高校计算机技能培养方案,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对目前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培养的系统教学改革。

1.计算机技能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大多从事的是一线技能操作工作。学生毕业后在计算机技能方面,要求掌握计算机的技能最基本的是进行现代化办公软件操作和基本信息处理。能够将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来使用,并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资源,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各专业对计算机软件的依赖,专业技能对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培养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思维的提出、应用和推广普及适应了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并推动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计算思维的教学管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掌握知识方面都得到了有力显现。

2.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计算机技能培养中,教学内容一般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教材又参差不齐,或者不能跟上变化,甚至有些院校的教学大纲是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纲,从客观上就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

(2)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的差距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多样化,招生地区范围扩大。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相对较强。而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孩子,入学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于定位教学的难易程度。

(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采用有效的传授方式,慢慢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兴趣。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4)教材缺乏一定专业特色

大多高职院校按照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论什么专业统一执行一套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最终考核也是采用统一的考核方式。但是,实际上每个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掌握的技能要求是不一样的。

3.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技能培养

将计算思维教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機技能培养当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单要学习技能,更要学会思维方法。这样,对于计算机教学者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谓的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者和学习者联系起来。使用的方法有:任务驱动、目标驱动以及考核驱动三种方法[2]。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将专业技能知识点融入到任务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从而掌握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不断提升自信,从而对计算机技能操作产生兴趣,不断去探究未知领域。

(2)目标驱动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具体完成项目进行阐述,同时,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小组成员协同工作,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辅助指导。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学生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完成了教学任务中的技能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3)考核驱动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制订相应的考核体系。当学生完成具体实践内容后,两组学生互相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汇报到教师处,教师根据最终考核成绩,将优秀的设计成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讲评。考核驱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技能培养教学设计

根据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提出的具体要求。将计算机技能培养与专业相融合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这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的重要目标。

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进行分层,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为公共课程,计算机基础技能培训,在沙洲职业工学院的技能培养基础层中,将技能培养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以讲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主,实践部分主要以办公自动化的软件操作为主;

第二层为专业技能基础层,根据专业不同,对计算机技能要求不同,结合具体专业软件需求进行必修课和选学课程的建设;

第三层为专业课程软件学习,如图1-1 计算机技能培养系统结构图。

将计算思维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相对于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在给出相同任务的基础之上,对于上交任务的内容要求不同。利用这种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效果

到目前为止,对沙洲职业工学院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显示。这五届学生计算机技能操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得到各专业技能培养教师的认可。学生参加江苏省计算机一级B统考时的通过情况也较理想,如“图1-2 近五年计算机一级B通过率”所示。

四.结论及展望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计算机基础系统化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培养学生以计算思维的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继珍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P4硕士论文 2014.3

[2]. 谷岩,宋文等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12.8

[3].李建芳,赵希武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计算思维培养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4

作者简介:

刘红梅:(1976—)女,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自动化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关应用。

王浩:(1977—)男,沙洲职业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计算机基础教学等相关应用。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计算思维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