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2015-10-21 18:50李培生等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直观

李培生等

摘要:目的: 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200例患者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利用传统方法行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的比较P<0.05;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例局麻药毒性反应、2例膈神经阻滞、1例霍纳综合征,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减少穿刺时间,起效快、阻滞完全、并发症少、麻醉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利于提高医院临床麻醉医疗质量及效益,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直观

医疗技术快步发展使得临床对麻醉要求不断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获得进步。神经定位准确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关键[1],传统方法为利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及针刺异感进行定位,超声技术的发展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定位提供便利。本文选择我院收治200例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为例,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68岁之间;②体重在43~75kg;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④行择期上肢手术。

1.1.2 排除标准 ①有局麻药过敏史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神经系统疾患及或糖尿病者;④合并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⑤臂丛神经缺陷或臂丛神经阻滞禁忌;⑥进针部位破损者;⑦存在感染病灶者。

1.1.3 分组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符合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20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观察组男女比例为63:37,中位年龄(38.7±5.5)岁,中位体重(54.3±6.1)kg。对照组男女比例为62:38,中位年龄(38.5±5.8)岁,中位体重(54.5±6.3)kg。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间差异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均常规开通静脉通路,对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等进行监测,所使用局麻药均0.5%罗哌卡因等量混合液,用量为0.4-0.5 mL/kg。

1.2.1 对照组 传统方法行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依靠进针前体表标志及进针后所诱发异感行臂丛神经阻滞。

1.2.2 观察组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美国公司生产MicroMass便携彩色超声系统,L38e超声探头,频率5~10MHz,操作区碘伏消毒、铺巾,超声探头涂上超声胶、置于无菌封套内,调整扫描深度与探头角度确保臂丛神经横切面图像清晰。超声探头置于环状软骨(C6)水平,对患者颈内动静脉进行探测并分辨前斜角、中斜角肌。神经干、神经根出现低密度暗色影后用22号穿刺针与皮肤成45°角进行穿刺,距离探头旁2cm处刺入并穿过中斜角肌,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将15~20mL混合局麻药由两斜角肌间注入,超声图像确认神经束被药液完全浸润,若部分神经束未被浸润可让针尖靠近神经束再行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①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②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效果根据臂丛神经阻滞评级标准予以判定:阻滞范围完善,无疼痛感且安静,为Ⅰ级;阻滞不够完善、出现轻微疼痛,为Ⅱ级;臂丛神经阻滞不完善、患者发出疼痛声且须辅助用药才可行手术,为Ⅲ级;阻滞失败、须改用其它麻醉方法才可顺利进行手术,为Ⅳ级。麻醉评级为Ⅰ或Ⅱ级为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用(x±s)表示,t检验,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阻滞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 两组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麻醉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2例局麻药毒性反应、2例膈神经阻滞、1例霍纳综合征,经处理后得以缓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3 讨论

自Kapral首次于1994年于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2],其临床优越性已经逐渐得到凸显,而超声技术的发展让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性获得不断提高,实现神经阻滞直观化[3],获得广泛认可。

本研究将传统及超声引导下神经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后者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2±0.9)min、(8.2±1.0)min,比传统组短,同时阻滞维持时间为(393.4±20.4)min,比传统组长,阻滞效果明显更好。同时该组麻醉成功率为100.0%,未出现并发症,优势明显,效果更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臂丛神经阻滞而麻醉效果与神经周围扩散情况有密切联系[4],传统解剖学定位法受到个体差异、解剖变异、操作熟练度、医师经验等因素影响[5],失败率较高。超声定位技术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进针过程及局麻药扩散范围,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直观性,避免盲目穿刺[6]。超声引导可确定臂丛神经准确位置及穿刺深度,让局麻药物准确、快速到达靶神经,避免其非目标神经扩散,因此起效更快,同时维持时间也更长[7-8]。此外,超声可视技术下进针把握大,持续成像以避免反复穿刺而导致胸膜、血管被误伤,并发症发生率得以大幅降低[9]。再有,实时图像监测可确保神经束浸润完全,麻醉效果因此更佳,成功率得以提高[10]。

综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减少穿刺时间,提高阻滞成功率,同时起效快、阻滞完全,并发症少,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证,利于提高医院临床麻醉医疗质量及效益,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媛,斯妍娜,程浩,等.超声引导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8):775-777.

[2]张晓光,朱丰,廖俊,等.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38-140.

[3]刘大船,王雷.不同入路持续性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2(20):5895-5896.

[4]劉雪峰,苏远强,彭浩源,等.不同浓度等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对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应及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22(6):913-915.

[5]陈学丽,张晓奕,张华,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775-776.

[6]李爱香,马传根,宋冬梅,等.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24):2441-2442.

[7]汪涛,何开华,刘小男,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13,06(5):79-80.

[8]李德科,王世英,游浩,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08(2):82-84.

[9]田毅,柳培雨,田国刚,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全麻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3):230-232.

[10]韩传钢,江云,王力甚,等.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3):258-259.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直观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尝试直观解释 深入理解数学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借助几何直观 突破教学难点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