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初探

2015-10-21 19:34王敏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新课程内容

王敏

我于2002年7月大学毕业后来到职中任教,在担任历史教师的这几年总是感觉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从2008年开始,我省全部实施高中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形式。前几年我们用的是旧教材,与现在用的新课程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此,我结合上课的实例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渴望寻求更好的对策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忆起我在高中学习时期的历史课堂,那是一个在旧课程下老师的一言堂式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记笔记的学习过程。在我的脑海里,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是在老师讲解完整的知识结构时,按照细致的板书识记历史知识的过程。我当时的认识是:历史=死记硬背。只要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课后自己多花一些时间记住就行了。然而,现在的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设计问题的能力,设计出发散的、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的:把问题的设计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部分。

一、课前问题的设计

最初我是把每课内容的重点拿出来,比如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的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在授课前我布置给学生的问题是:“个体农耕经济的出现及其特点是什么?”希望学生做好预习。但是这样设计后,上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课堂提问时,没有太多的学生知道答案。课后,我和几个学生交流,一位同学说:"我们对您提出的这些问题不感兴趣,而且就是找到答案也并不明白这些枯燥的内容是什么,甚至连字面的意思都不知道。”通过这样无效的问题,使我感到课前问题的设计内容应该变换了,课前问题的设计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于是在讲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之前,我布置的问题就变为:1.在《白毛女》中,为什么喜儿(白毛女)要逃到深山里去?2.为什么喜儿的父亲杨白劳要向黄世仁缴纳地租?3.杨白劳与黄世仁之间是什么关系,它靠什么维系?这样一系列轻松、有趣并且与教材重点知识无关的内容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前,学生积极发言谈自己的认识,我给予每一名发言同学以鼓励。这样做,一方面,使发言的学生在身边同学中显示出知识面广,得到同学的钦佩;另一方面,倾听的同学不仅满足了求知欲,而且把羡慕同学的情愫转变为自己也要比别人知道更多的动力上。在现实教学中,我逐渐体会到:同龄人之间的激发和促进作用比教师的说教和讲授更有效果。

二、课上问题的设计

我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的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在讲到必修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时,在讲到三民主义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2.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那些愿望?3.三民主义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三民主义的性质和评价如何?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我的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一些问题可能很难答出来,所以他们不敢发言,即使发言也很难答到点子上。于是,我就把难懂的问题先讲解明白,并且注意引导他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比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把思考問题的方法教给他们,还要经常训练,得到的效果是明显的。比如:在讲到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这一课,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谈谈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家里的变化。”学生回答的效果超出我的预想,大家各抒己见,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谈了自己家的新变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给我的启发是:学生其实很注意观察生活,鼓励他们发言,将使他们更加愿意思考,更加热爱生活。

三、课后问题的设计基本上是针对基础知识而进行的

每堂课结束,我都会布置他们做书后的“自我测评”和“同步导学”。引导他们做题前先看每一课的知能导向,有利于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做题强化基础知识。如在讲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这课结束后,首先布置课后自我测评——荷兰、英国是怎样进行殖民扩张的?然后再让学生看导学案上面的知识结构图,回忆上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实行奴隶制生成,建立农业大庄园和大种植园,掠夺金银);17世纪——荷兰(较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组建大型商业公司进行垄断性贸易);18世纪——英国(政府鼓励下的海盗式劫掠,发动商业争霸战争,从事黑奴贸易)。在此基础上进行做题就显得游刃有余了。在辅导课上,我会及时总结批改作业中发现的学生答题的思路偏差,把正确的思维方法教给他们,把可供参考的答案带给他们。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经验方法的一点探索。俗话说“教无定法”,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里,我将更加深入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让课堂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宋谷清.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初探.大观周刊,2012(39).

?誗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新课程内容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三民主义说
三民主义说①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抗战时期何干之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