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差异教学方法探索

2015-10-21 19:34王慧平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王慧平

摘 要:从相关理论依据出发,从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着手,结合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差异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分群教学;自主教学;指导教学

中职语文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不只是一门工具课,而且是一门基础课,是中职教育各专业理论课基础中的基础。而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面向社会实际,要学会熟练掌握一种和多种实际应用知识的特长,这就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以下就多年中职语文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进一步探索。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其“职业”特点,从迈进中职学校大门开始,就决定了学习的目的性,即它是社会性的,并和社会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学习。他们要学好职业技能,掌握实际应用能力,把握职业方向,关心就业形势。要掌握职业技能,中职语文教学更为重要,首先中职语文本身学习动机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而且它是各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基础课程,掌握任何一门专业技能,离不开语言能力的运用,离不开语言能力的支持。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是和语言能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无外乎从两个方面着手,也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首先从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生源来源于中考落榜学生,这类学生在语文学习程度上的特点是: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缺乏意志力,自我学习能力差,语言运用能力反差大等,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良莠不齐。有的善于阅读懒于写作,有的善于口才疏于思考……学生群体中存在很大差异。再从教师方面来说,中职授课往往还遵循一本书、一支笔、“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往往流于“字词校音,作者简介,分析段落,归纳中心,作业练习”这样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缺乏生动性、启发性、创造性。往往一堂课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差异教学方法探索

如何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现象特点,结合教学对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差异教学法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并积极探索寻求结合自身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以下就差异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加以具体分析阐述:

1.检测差异,分群教学

学生学习存在差异是必然现象,而中职学生语文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程度差异性大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从这些现象的实际出发,找出存在的差异性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可进行一定形式的单项摸底测试,譬如阅读、写作、听说、散文、诗歌、古文、综合测试等一系列摸底检测手段,再根据观察、了解、倾听判断学生掌握知识面的程度,根据这些不同的程度,把所教学的对象按不同层次分成若干个群体,教学时加以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合理建立互帮互学群体,取长补短,对于个别群体或者单个教学对象接受能力差的还可以定性辅导,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群体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学习效果收效最大化。

2.以学定教,自主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定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中表现,它始于教师备课,终于考试的过程。

差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把以教师为中心积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样的教学颠覆了传统意义的“以定教学”模式,立足以学定教,打造有效课堂,改变传统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位置,教师成为学生的“帮促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积极构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师生互动、同学互动、互帮互学、比学赶帮等,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有了新的要求。具体对教师来说,在新的知识讲授之前首先应该抛砖引玉,教师所做事项大致可归纳为这样的过程:提出问题—课堂分析—集体讨论—针对辅导—解决问题—布置作业—巩固发展—循序渐进等流程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总结为: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同学讨论—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学习流程模式。当然,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灵活制订教学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使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如《海洋与生命》一文,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不喜欢读这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生命起源于哪里?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人是类人猿进化而来,所以起源于地球;传说女娲造人,所以起源于太空;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所以起源于爱情。然后把学生引入课文,阐明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学生会带着解疑的心理迅速读完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并分小组自主学习,通过讨论来解析。

3.因材施教,指导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擅长诗歌,有的擅长散文,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演讲等,根据初步差异检测结果,对于某些方面突出的学生,可以优势辅导,加以点拨,使特点成为特长,使兴趣成为爱好,使优势更加突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质,达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对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教师着重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争取迎头赶上。在教学中,除了高效利用课堂,充分利用晚辅导的时间掌握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一个才艺展示的机会,组织活动“快乐大本营”,让学生自己组织,全体参与,节目多种多样:可以唱歌,可以朗诵,可以演讲。这样的活动不仅掌握了学生的差异,便于语文教学,也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活動开展后,我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掌握学生的差异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全班学生有统一的要求,也有个别目标。

关于差异教学方法有很多,不再详细阐述,差异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评估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教学考核时应该兼顾两头,区别对待,综合考量。总之,要一切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出版社,1990.

[2]高文.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1): 17-19.

?誗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