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让“导学”教学模式走进课堂

2015-10-21 19:34刘树权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学会

刘树权

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是“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束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落实这方面的教学呢?本人在此方面做了如下的研究:

一、以“导学”模式深入课堂,主观上体现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全程要求学生完成“三段七步”导学学习任务

独学:指学习个体独立的学习,据导学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查相关材料,独立完成导学问题;独立思考,发现、尝试、体验解决新问题。

对学:指同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解决导学问题并要求学生能提出新的问题。

群学:指以6人为一组,分清层次和差异,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聚焦问题,将生成的问题基本组内解决。

展示:指小组研究的成果,以个人代表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展示研究成果,分享成果,同时也要展示新生问题及未解决的问题,引起其他组关注,共同参与到讨论之中,教师在其中起到把关、点播、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摘到果实,切忌代替讲解。

三段: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巩固。

七步:指学习目标、知识准备、自主学习、预习疑问、新知构建、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导学教学模式得到充分发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导学案”编制上狠下工夫

这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重点、难点,否则不能提出正确的目标、恰当的学习目标,也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来。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导学案编制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应谦卑地吸取他人的聪明才智,汇聚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导案。问题的论证应发生在教师身上,每一份导学案的问题,制作人的设计问题提出之后,应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进行充分论证,使导学案更具有操作性。

问题研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从而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所以,要求教师设计出适合学生研究、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究且能够探究的题目,改善导学案设计中教师重讲评、轻合作探究的倾向。

导学案又是导学思想的载体,是教师充分把握教材和考纲的基础上,依据学情编制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材料。与教案或一般的学案区别在于它更多的是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到问题的同时还能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注意课堂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设计者应对每一环节进行仔细推敲,特别是问题的设计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进入更深入的思考。“引发思考、检测验证、成功体验、激励进取”,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应遵从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导学案”教学教会学生终身学习

编制出良好的导学案,也就推给了学生学习思路和方法,最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种思想和学习的态度。学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体验,获得了真正的感受,导学案的使用,会逐渐培养起学生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黄江.课改弄潮儿:活动单导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0(27).

?誗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学会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学会分享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