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历史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

2015-10-21 19:58郑晓军
新西部·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郑晓军

【摘 要】 历史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策略:一是应关注社会和民生,养成独立思考意识;二是要“好读书,读好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三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历史学科人文教育观念和正确的学生观;四是要具备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高尚师德。

【关键词】 历史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作为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我们肩负着壮大国家基础教学力量,服务基层教育的重任,走上工作岗位的这几年以来,大学教育的种种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了检验,在这个检验的过程中,笔者在思考中实践,也在实践中思考,认为贯彻新课改的精神,重点不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而在于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然后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调整,使我们的课既具有学科深度,又具有人文广度。以下是在这短暂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让培养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的一点看法,希望各位贤俊不吝指正。

在我国古代汉语的词汇里,“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籍《周易·贲》当中,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这“人文”二字,指的是诗书礼乐这些礼教的文化教育,后来就泛指了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传统中国的“人文”二字显然包含了一些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可是我们所讲的人文素养却是个“舶来品”,他来源于西方哲学,简单来说,人文素养可以用三种观念来概括,就是“人本观念”、“个人观念”和“自由观念”。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人文素养主要是把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以人为本”是其核心。人文素养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高扬着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渴望自由、平等和做人的尊严,执着于理想、信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努力探索着生存和死亡的意义,其中,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命运的关切和维护是它最突出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国家近年来无论是教育之中还是其他方面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作为新课改时期的历史教师,必须知道去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尊严、价值、自由和未来,应让学生懂得如何生活和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要让学生知道去尊重别人,关心其他人的尊严、价值、自由和未来。这就是我们应该通过人文内涵丰富的历史课给学生传递的人文素养的营养,这可以给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人文素养的产生是受多方面的影响的,包括成长环境、受教育经历甚至工作环境等等,我们国家教师水准良莠不齐,教师的工作环境也是好坏不一,那么在一般的工作环境之下。我们如何培养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历史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多思考多感悟,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可人云亦云。个人认为独立思考的意识是一切精神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精神是无处安放的,要具备人文素养,必须首先具備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智慧的启迪者,如果本身没有独到的、精辟的见解,怎么能做到“以史为鉴”?又怎么能“使人明智”呢?另外,历史教学包括历史课本长期以来被赋予政治教育的责任并且浸染颇深,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人文教育是很不容易的,在这样的大染缸之中保持独立也是不容易的,所以需要通过读书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其次,要“好读书,读好书”。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等,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读书掌握丰富全面的史料、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领域的视点,增加见解、开拓视野。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加强教师对人文文化内涵的感悟,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提升自己的理论境界,加深理性思考,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实现自我超越。

再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历史学科人文教育观念和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观念。同时,关注史学动态和历史教育发展方向,在平时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尊严、价值、自由。将自己的这些思考和评判蕴含在历史教学之中,学生会比较乐于接受。在备课时就要将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以立足于人性的反思和人道的追寻来审视历史课堂,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后还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深化、整理自己的教学思想。

还有,一名具有人文素养的历史教师也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实事求是等基本美德,也要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养、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反复强调,教育少讲大话、空话,从现代社会需求入手,“要培养爱自由、好平等、尚博爱的人,在教育上不可不注意发展个性和涵养同情心两点。”[2]我觉得这也可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努力去发展自身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两点。历史教师也要能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为学生提供精神启迪。

最后,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加强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教学技能的提高,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之中主动的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有能力提供和创设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的并且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是一个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每一个历史教师都是可以具有人文素养的,都是可以去享受这一过程的。成长环境我们无法自己决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不断努力来培养或者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理解人文教育的真正内涵,才能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以其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去努力达到人文教育的最佳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贯彻这样的教育思路,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实践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思想,那么思想从哪里来?是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出来的。只有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检验理论,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思想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行动,需要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深厚的学养,又具有高度的人文素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改精神贯彻到实处。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历史是生活的老师”,历史不仅可以明智,还可以教会人们如何更有意义的生活,如何成为一个高素养的人,我们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彻底地把知识意义上的历史教学转变为人文意义上的历史教育,归根结底,是必须重视和提高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

【注 释】

[1] 郭彧 译注.周易.中华书局,2007.117.

[2]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5.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葛剑雄,朱永刚.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陈旭光.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成学江,由雪芹.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结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2.

[5]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当前历史教师亟待提升的五种能力
探讨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