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睑袋整形术的临床体会

2015-10-21 19:58隋冰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效果

隋冰

【摘要】 目的:探讨睑袋整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14年6月~10月我院收治的睑袋整形的患者22例。结果:对患者实行手术后,手术中出血少,术后肿胀轻,术后恢复快。所做22例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并广泛使用。

【关键词】睑袋;整形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63-01

眼袋是指下睑部组织臃肿,呈袋状垂挂。框内脂肪容量与下睑支持性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由于眶内脂肪堆积过多或下睑支持结构变薄弱而发生改变时,眶内脂肪突破下睑的限制突出于眶外,即形成下睑袋状畸形。临床表现为下睑皮肤松弛、堆积,眶内脂肪脱出垂挂呈袋状,外眦位置下移,下睑缘与眼球贴合不紧密,下睑缘弧度增加,下泪点外移溢泪,面部骨骼的老化吸收导致下睑支持结构继发松弛,是中老年眼袋形成的主要原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6月~10月我院收治的睑袋整形的患者22例。其中男1例,女21例。年龄40~60岁。其中40~51岁16例,52~60岁6例。均下睑皮肤皱纹,睑袋突出伴颧部组织松垂,其中眼轮匝肌肥厚者5例,去除眼轮匝者8例。

1.2方法

睑袋整形术的手术方法较多,各有利弊。传统的睑袋整复术主要由3个基本步骤组成:掀起下睑皮肤—肌肉瓣至眶下缘;切除过多的眶脂肪;伸展松弛的下睑皮肤—肌肉瓣并将多余的部分切除。 随着研究的深入,手术切口的选择、眼睑松弛结构及眶隔脂肪的处理等方面,都较早期的睑袋整形术有明显的改进。皮肤径路法睑袋整形术 应用于皮肤松弛、眶内脂肪过多者脂肪假性疝出,或中老年人缘于睑支持结构松弛而致的眶隔脂肪膨出。手术时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具体手术方法的操作

1.2.1标定皮肤切开线,内眦端不超过泪小点。用龙胆紫沿下睑缘睫毛下1~2mm由内毗向外眦方向画线,到外眦角时,画线改为顺着相当于上睑缘向下延伸的曲线方向,与下睑成30°角,其长度达眶缘约0.7~1.0cm。

1.2.2麻醉生效后,沿侧角标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与眶隔筋膜间的潜在间隙直至眶下缘,形成下睑区的肌皮瓣。

1.2.3掀起肌皮瓣,沿眶下缘即眶隔组织在骨性眶缘的返折部切开眶隔筋膜,充分显露和适量切除疝出的多余眶内脂肪,再沿眶下缘在骨膜浅层适度分离以矫正眶下皱襞。将眶隔筋膜铺平,下缘可折叠借以增加厚度。将眶隔筋膜缝合固定在眶下缘骨膜上,需缝合3~4针(可用埋没导引缝合针),以达到眶隔平整、张力合适,轻压眼球眶内脂肪不再疝出为宜。眶内脂肪不多时,可不切除眶内脂肪。或全长切开眶隔,使眶隔内脂肪以眶隔组织为蒂自动涌出或拉出,成为眶隔—脂肪组织复合瓣。将复合瓣以合适张力与眶下缘骨膜褥式缝合,三区域脂肪组织分别对应充填在眶下缘下凹陷区并固定。也就是将凸出形成睑袋的眶隔脂肪经切口移植至眼轮匝肌下層,用于填充由于老化而形成的眶下缘凹陷。有人称其为眶隔脂肪释放与固定。在眼轮匝肌深面向下剥离,直至眶骨下缘水平,显露松垂膨隆的眶隔结缔组织;沿睑—颊沟剪开眶隔;由于重力作用和眶隔脂肪的半流动性,眶隔脂肪自动从眶隔切口向眶外“流动”。适当向外牵拉脂肪,不必切除,将其分为内、中、外3组分别与眶下缘骨膜或骨膜前软组织缝合固定。

1.2.4向外上牵拉下睑皮肤肌瓣,并嘱受术者向上看(全麻下可让助手上提上睑)以判断切除适度的皮肤、肌肉组织。(可用埋没导引缝合针)将皮肤肌瓣与去除后的外侧肌缘断端缝在外上缘的眶骨骨膜上,一般右侧缝在9点、左侧缝在3点的位置,然后试将缝线两端提紧打结以上提悬吊下睑眼轮匝肌至松紧适度为止。

1.2.5适当梭形切除下睑及外眦鱼尾纹处多余的皮肤肌肉组织,缝合切口,外眦部须注意缝合平整。

2结果

对患者实行手术后,手术中出血少,术后肿胀轻,术后恢复快。所做22例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

3讨论

睑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所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睑袋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Delj Plaza等认为睑袋的形成有以下三种原因:眶隔筋膜的退行性改变;眼轮匝肌松弛;皮肤松弛。眶隔、眼轮匝肌和皮肤被认为是下眼睑的支持结构,这些结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松弛。眼眶为一骨性锥体形结构,后端尖,前方较大的眶口为软组织结构,因而,球下眶脂体在重力作用下易向下滑脱,加上下眼睑支持结构的松弛改变,最终形成睑袋。近年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睑袋是由于眶内脂肪量与下睑支持结构之间正常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所产生。Thomas认为睑袋是由于过多的眶内脂肪假性疝出形成,而且多与家族有关。多数情况下眶内脂肪过多是一种假象,先天性眶脂肪过多称为原发性睑袋畸形,常见于部分年轻人,Hamra(1996)报道在睑袋畸形中所占比例<10%。年轻患者的睑袋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家族倾向,表现为眶隔脂肪过多,一般不伴有眼睑支持结构的松弛改变。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为衰老性下睑支持结构(包括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等)松弛薄弱导致的睑袋畸形。常伴有眶骨骨性标志显现及颊部下垂等衰老体征。从正位或斜位观察可见明显的眶下缘轮廓,眶区深而宽,与年轻人浅而窄、无骨性标志显现的眶区形成鲜明对照;侧位观察可见睑一颊复合体,轮廓线往往呈双凸型,而在年轻人这一轮廓线则通常呈过渡自然的单凸型。因此,现代睑袋整形术的出发点应是恢复两者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并且认为对下睑松弛结构的矫正是睑袋整形手术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手术前设计时,受术者应端坐,反复做睁眼、闭眼、张口和闭口动作。医生在仔细观察皱纹形成的情况和机制的同时,用手指轻轻舒平下睑的皱纹和睑袋,以确定手术时切除皮肤、肌肉和脂肪的位置及数量。通常,沿睑缘切除的皮肤要少,以免发生睑外翻;外眦以外鱼尾纹处的皮肤可多切除些,以便消除眼袋的皮肤皱纹。需要对受术者讲明的情况一般有两点:一是睑袋不可能完全去除干净;二是术后可能有暂时性的轻度睑外翻,要2~3个月才能基本恢复。因为要切除外眦下方多余皮肤,故外眦部切口痕迹暂时较明显,经半年至1年后才能不明显。这一点亦要在术前向受术者交代清楚。

参考文献

[1] 张本寿,林子豪,赵跃中.下睑袋分型及术式选择.中国美容医学.2003.195-197

[2]唐勇,李森恺,李养群,杨明勇,周传德.多方法合用修复睑袋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71-273

[3]赵文斌,朱智生,杨恩品.眼袋整复术350例体会.中国美容医学.2004.215-216

[4]张宁.肌筋膜韧带提紧脸袋整形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1):28~29.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