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2015-10-22 12:44郎铁成姜晓东蔡体平迟大鹏周亮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丹红下腔栓塞

魏 金 郎铁成 姜晓东 蔡体平 迟大鹏 周亮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 200437

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内腔发生局限性异常扩大所致动脉壁瘤状突出,多因脑动脉血管壁局部存在先天性缺陷以及腔内压力升高等而发生囊性膨出,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要原因[1]。我院对脑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01—2014-01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破裂后脑出血患者78例,均符合《成人自发性脑内出血治疗指南》[2]中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 及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确诊,排除因高血压、外伤、脑动脉炎、类淀粉样血管病、各类血液疾病、肿瘤脑转移以及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所致脑出血,排除不愿意接受介入治疗者。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40~75 岁,平均(57.31±5.56)岁;Hunt-Hess分级:Ⅰ级11 例,Ⅱ级16 例,Ⅲ级10例,Ⅳ级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57.31±5.56)岁;Hunt-Hess分级:Ⅰ级12 例,Ⅱ级17例,Ⅲ级9例,Ⅳ级1例。2组年龄、性别及Hunt-Hess分级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予以降颅内压、控制血压、积极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即在全麻状态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直至患侧颈动脉,实施脑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等情况,经微导丝引导将微导管送入到动脉瘤内,然后选择型号适宜的微弹簧圈实施栓塞术,术后常规予以抗凝治疗。观察组同样实施血管内栓塞介入术治疗,术后予以丹红注射液2mL 经双侧曲池、足三里注射,1次/d,连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障碍评价量表(N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统计2组血管栓塞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0d存活率,并根据格拉斯哥分级(GOS)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Ⅰ级为死亡,Ⅱ级为植物生存,Ⅲ级为重度残疾,Ⅳ级为轻度残疾,Ⅴ级为恢复良好。

1.4 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COS分级为Ⅴ级;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COS分级为Ⅳ级;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COS 分级为Ⅲ级;无效:症状改善改善不明显,COS分级为Ⅱ级;死亡。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2 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获得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2组治疗后NIHSS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x±s,分)

2.3 2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脑动脉在未破裂情况下可无任何影响或者仅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症状,而一旦破裂出血后,患者可发生严重SAH,表现为剧烈头痛、发热、频繁呕吐及颈强直等,还可合并意识障碍或陷入昏迷等,病情急骤,危害性大[3]。因此,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出血应及早进行血管栓塞术或夹闭瘤蒂等手术治疗,并积极进行脑保护、术后扩容等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5]。临床实践表明,早期积极予以基础治疗并实施血管内栓塞介入术,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夹闭的风险,疗效相对较好[6]。由于脑动脉后脑出血可引起脑局部组织水肿或梗死,导致高血压以及颅内高压,容易诱发再次破裂出血或者脑血管痉挛等,将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7]。本研究中,对照组术后DCVS的发生率达10.26%,提示动脉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的疗效尚可,但对于DCVS的预防效果较差。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血管栓塞介入术后予以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主要是由中药红花与丹参经提取精制获得,具有祛瘀通脉以及活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淤血闭痹阻证[8]。动物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保护脑缺血性损伤、改善血脂代谢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且对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无影响[9]。曹国彬等[10]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能够预防或减少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改善临床预后。曲池与足三里分别为手、足阳明经穴,刺激该两穴具有温中益气以及通经活络等功效。经曲池和足三里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能够协同两药的通络祛瘀功效,有效保护脑组织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减少DCVS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11]。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DCVS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荆国杰,姚晓腾,祝刚,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1):6-9.

[2] 王献伟,杜万良,陈盼,等.2007年成人自发性脑内出血治疗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07,2(8):694.

[3] 梁玉敏,潘耀华,万杰清,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破裂脑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2):117-120.

[4] 呼铁民,韩凤伟,王维兴,等.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151-155.

[5] 封晓燕.颅内动脉瘤破裂35例的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6-207.

[6] 冯正健,伍益,谭林琼,等.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急诊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21-22.

[7] 玛依拉沙比尔,李治刚.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283-284.

[8] 赵涛,赵步长,伍海勤,等.丹红注射液处方组分的心脑血管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4):47-49.

[9] 管高峰,华先平,王琳,等.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304-306.

[10] 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等.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 407-2 408.

[11] 高岩升.脑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 525-2 526.

猜你喜欢
丹红下腔栓塞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