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固体制剂防潮辅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5-10-22 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吸湿性防潮浸膏

王 红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湖北 荆州 434020)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辅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 红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本文从不同辅料吸湿性的考察、浸膏粉与单一辅料混合吸湿率考察、两种辅料配比的吸湿性考察等方面综述了使用最为普遍的防潮辅料的最新应用进展。

中药;防潮;吸湿;辅料

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无论是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氨基酸等,还是非生物活性成分如糖类、蛋白质、色素、树脂、无机盐等,大都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药物吸湿后,不但引起制剂的物理变化,如颜色加深、变软、结块,直接影响中药提取物的粒径、流动性、可压性和黏性等,而且常常引发化学变化,加速药物成分的水解、氧化等,导致成分改变、稳定性、安全性及疗效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一直是制药工业中的较为普遍的难题,常用的中药防潮方法有: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适宜的干燥方式、防潮辅料的使用、优化制粒方法、包衣、防潮包装、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储存等[1-2]。在实际生产中,因制剂的提取和精制工艺不便改动,通常以筛选辅料的种类和用量来降低制剂的吸潮性。本文从使用最为普遍的防潮辅料的最新应用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中药防潮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完善。

1 不同辅料吸湿性的考察

在制粒过程中,选择加入一定比例的辅料,以增强颗粒的成型性同时由于辅料的引入也将改变药物制剂的吸湿性,从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不同性质的辅料对制剂的吸湿性的改变程度也不同。常用的防潮辅料有:淀粉、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MC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β-环糊精(β-C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甘露醇、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硫酸钙、益寿糖粉、山梨醇、滑石粉、微粉硅胶等[3-10]。

2 浸膏粉与单一辅料混合吸湿率考察

通过对浸膏粉与辅料不同比例配伍以及空白药粉的吸湿率的对比参照,结果发现,在空白药粉中加入任何辅料都能降低其吸湿性,吸湿量的变化受辅料特性的影响,随着辅料的增加,浸膏粉的平衡吸湿率越低,防潮效果越好。

研究3选择了乳糖、可溶性淀粉、MCC、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作为实验辅料,选择占原料7%的辅料与原料混合,在恒定湿度下观察各种不同辅料的吸湿效果。研究发现,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的防潮效果最佳,但他们吸湿后对药物外观形态影响较大,不利于药物的长期保质,MCC和磷酸钙吸湿率大,防潮效果较差,但他们吸湿后形成的是结晶水,对药物外观形态影响很小,利于药物保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药物的外观包装形式,灵活选择辅料,从而达到最适宜的防潮效果[5]。

表2 不同研究所得浸膏粉与单一辅料混合吸湿率从小到大排序

表1 不同研究所得辅料吸湿率从小到大排序

研究5将所制得的浸膏粉分别与13种常用不同的辅料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过100目筛,取适量,作为实验用的制剂处方。分析可得知MCC和HPMC是两种吸湿性小、吸湿速度慢的好的辅料。而MCC在成型方面明显要好,它吸水后能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断药粉与外界的接触,是很好的包衣材料,故药物制成颗粒后有助于分装和增加贮存的稳定性,它应是首选的辅料[6]。

3 两种辅料配比的吸湿性考察

当采用单一辅料制粒时,虽然处方组成简单,但是对颗粒的成型性及吸湿性不能达到兼顾的效果,如单独使用糊精时,成型性较差,而单独使用淀粉时软材过黏,不易于制颗粒。为进一步优化处方,考察不同种类辅料联合应用对颗粒吸湿率的影响。研究1报道当MCC分别与淀粉、糊精配伍时,吸湿性相近,但是考虑到MCC与淀粉配伍时软材较黏,不易制颗粒,且颗粒颜色不均匀,故而最终选定处方为,主药-MCC-糊精(2∶1∶1)为最优处方[3]。研究2报道当浸膏粉与辅料按10∶1∶1吸湿率明显下降,其他比例吸湿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着微粉硅胶含量的减少,浸膏粉的液化、皱缩、结块、颜色变深现象加剧,观察发现当浸膏-微粉硅胶-玉米淀粉10∶0.5∶0.5,浸膏粉放置7 d后依然可以保持粉末状态,但10∶0.5∶0.3浸膏粉颜色变深皱缩严重,因此综合考虑吸湿性外观形状成本和流动性,选择的最佳比例为:浸膏-微粉硅胶-玉米淀粉=10∶0.5∶0.5[4]。

4 讨 论

目前选择的辅料有乳糖、可溶性淀粉、液状石蜡、MCC、高岭土等,以及无机盐类如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通过多年来药业界对这些材料的不断研究应用,人们对这些辅料的防潮性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这些辅料中MCC和无机盐类的防潮效果最好,特别是MCC和磷酸钙盐本身虽然有很强的吸湿性能,但其吸湿后形成的是不易扩散的结晶水,对药物的其他成分影响很小,既达到了吸湿避免药用成分受潮的目的,延长了药物保质期,又不影响药物的效果。而其他吸湿辅料如乳糖、淀粉、石蜡等虽然吸湿性低,防潮性能好,但它们作为辅料吸收水分后,药物形态变化较大,改变了药物的外形,不利于长期保质。辅料的比例与药物的防潮性也有密切的关系,如MCC作为辅料时,MCC含量增高,其吸湿性更好。

中药全浸膏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受潮,造成全浸膏形状改变甚至变质,严重的影响了药物的有效期和治疗效果。所以人们多采用具有防潮功能的辅料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因各种药物以及各种辅料的防潮效果差异较大,具体使用时需进行多次试验,才能找到最好的配方,达到最好的防潮效果。

[1]李航,李小芳,易鹏.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117.

[2]伍振峰,邱玲玲,郑琴.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防潮策略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1):66.

[3]吴怡,尤献民,邹桂欣.化胃舒颗粒剂的处方研究[J].中成药,2013,35(1):64.

[4]彭荣,杨新波,陈晓农.双黄降糖胶囊防潮辅料的选择[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3,29(2):132.

[5]罗世江.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6):1087.

[6]周介南.用最短距离聚类法优选中药防潮辅料[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1):822.

[7]肖焕,李滨萍,区炳雄.养血当归片防潮成型工艺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2.

[8]李小芳,何倩灵,向永臣.黄芪多糖颗粒防潮辅料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11.

[9]李小芳,何倩灵,耿桂香.防潮辅料对黄芪多糖吸湿性的影响[J].中成药,2011,33(5):800.

[10]李小芳,杨红,舒予.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中药浸膏粉防潮改性剂[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46.

R282.7

A

1671-8194(2015)16-0055-02

猜你喜欢
吸湿性防潮浸膏
影音室里的防潮处理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回南天
黄芪多糖防潮颗粒的制备
流化工艺对益母草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黄芪多糖防潮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湿性
温度对3种中药浸膏片包衣工艺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