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10-22 03:40袁志翔程忠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胆管磁共振B超

袁志翔 程忠伟

(1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新疆 沙湾 832100;2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探讨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袁志翔1程忠伟2

(1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新疆 沙湾 832100;2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目的 分析和探讨探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10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CT、B超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检查,同时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比三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经CT检查10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诊断结果呈阳性的有57例,所占比例为52.78%;经B超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有39例,所占比例为36.11%;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检测108例患者共检出阳性患者90例,所占比例为83.33%;CT的诊断率明显高于B超检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所检测的肝外肝管结石直径<8 mm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诊断率要明显高于其余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显著性(P<0.05),而CT及B超检测则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技术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诊出率明显高于CT、B超检测,但是鉴于B超检测较高的特异性及价格优势其仍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测方法。

腹部CT、B超检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

一般情况下,肝外胆管结石位于胆总管下方,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指的是病发于胆囊的结石,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指的则是病发于胆管系统的结石。胆结石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但是胆囊排出的结石则为胆固醇结石或是混合性质的结石;也有少数结石质地较为松软,呈泥沙状[1]。通常情况下,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临床中有很多胆管结石患者都会并发症感染、肝脓肿、胰腺炎以及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2]。本文旨在分析探讨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108例疑似肝外胆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25~77岁,平均年龄(51.2±20.4)岁。对本组患者均采取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进行诊断,同时记录分析三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和血液病患者;排除妊娠期女性患者;排除在治疗期间不遵医嘱的患者。所有108例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经消化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成像证实为肝外胆管结石。腹部CT检查选用仪器为philips16排螺旋扫描仪,所检测项目为常规项目与增强扫描;B超检查选用腹部探头为3.5 MHz的诊断仪进行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选用德国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共振成像扫描仪进行检测,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薄层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对腹部CT、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并分析,探讨三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及其临床价值。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患者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腹部CT检查57例为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2.78%;B超检查39例为阳性患者,检出率为36.11%;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测出90例为阳性,检出率为83.33%,腹部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检出率(P<0.05),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测(P<0.05),具体见表1。同时对于诊断直径低于8 mm的结石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要明显高于其余两种诊断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CT检查和B超检测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2。

3 讨 论

所谓肝外胆管结石指的是病发于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下部位的胆管结石,也称为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少部分结石或形成于胆总管或形成于肝总管,也有形成于肝内胆管,临床上将这部分结石归类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而将胆囊排出的结石归来为继发性结石[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却在逐渐下降,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导致饮食不规律,从而致使患有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多,该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相关调查显示[5],我国南方及东北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平均高于西北部地区;多数结石以卵圆或圆柱的形态呈现出来,颜色为深棕色,易碎;少部分结石呈泥沙状,无定型剖面;我国主要以原发性结石居多,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为柱状,且主要成分为胆色素类混合结石;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多以胆固醇混合结石为主,胆固醇所占成分为75%~85%。因此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检出率也大不相同[6]。

表1 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比较

表2 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直径低于8 mm结石的检出率比较

本文研究发现,胆管结石的种类不同其影像学特征也具有差异性,例如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主要特点为存在负影且以不规则柱状为主;而继发性胆管结石则以圆形并负影为主。胆管蛔虫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特点为索状且存在负影,边缘清晰,粗细协调。胆结石区别于胆管气泡的是数量一定、形态一定,形态不一,会有棱角形态的变化。而胆管结石由于密度较大,因此会向低处移动,因此不易通过胶管去除,所以是否可用胶管去除可作为鉴别结石与气泡的有效方法[7]。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后,胆结石会表现出扩张,管壁厚度有所增加,管内回声增强等表现,管内的强回声团与管壁间会存在胆汁透声区,无论是哪种结石都可在CT片上显示出胆管内的稠密影像,因此,一旦患者胆管出现阻塞,则表明该处存在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可清晰的观察到结石的位置、体积、数量以及胆管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程度,具有较高的检查率,但其检测费较其余两种方法均高出许多,同时操作繁琐,存在辐射的危险,因此在选择时需慎重。

[1]荣贵宾.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5:86.

[2]王俊,孙权.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2):111-113.

[3]孔静,吴硕东.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综合诊断与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3):163-165.

[4]Trikudanathan G,Arain MA,Attam R,et al.Advance in the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11(9):535-544.

[5]马利军.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4,6:150-151.

[6]何茂春,杨强.基层医院B超与CT诊断胆道结石的对比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2):175-176.

[7]易波.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29例体会[J].海南医学,2010,21(9):269-271.

R445

B

1671-8194(2015)16-0147-02

猜你喜欢
胆管磁共振B超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写字的尴尬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