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2015-10-22 03:40李简书邓宇春刘素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普瑞卡马西平巴林

李简书 邓宇春 刘素萍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龙岩 364000)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李简书邓宇春刘素萍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龙岩 364000)

目的 探究与分析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马西平组与普瑞巴林组,每组各21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 卡马西平组与普瑞巴林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卡马西平组与普瑞巴林组治疗后2、3、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普瑞巴林;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疗效

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门诊疾病,以老年作为主要发病人群,临床上除了表现剧烈疼痛外,绝大多数患者对于进食、洗脸及讲话等日常生活较为恐惧,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因此,对于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但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应用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未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我院针对收治的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给予卡马西平与普瑞巴林治疗,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马西平组与普瑞巴林组,每组各21例。卡马西平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在67~76岁,平均年龄为(72.3±2.4)岁,病变累及范围:颈胸部9例,头面部10例,腿部12例,腰背部8例。普瑞巴林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在65~78岁,平均年龄为(73.5±2.6)岁,病变累及范围:颈胸部10例,头面部11例,腿部11例,腰背部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每天口服3次维生素B1,每次20 mg。卡马西平组治疗方法为:每天睡前口服1次卡马西平,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 d后,逐渐增加服用剂量,最多达600 mg。普瑞巴林组治疗方法为:每天给予口服1次普瑞巴林,每次75 mg,第2天开始增加服用剂量,最多达150 mg。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卡马西平组与普瑞巴林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卡马西平组与普瑞巴林组治疗后2、3、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3周 治疗后4周卡马西平组 21 8.02±1.23 6.02±2.03 4.85±1.20 4.75±0.99 3.68±0.80普瑞巴林组 21 8.01±1.44 5.88±1.80 3.21±1.08 3.15±0.86 1.89±0.45

带状疱疹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老年人作为主要发病人群。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约有10%的患者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越高[2]。由于带状疱疹以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一旦患者发生感冒或处于劳累状态下所导致的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则易促进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对神经节产生侵犯从而引起神经细胞坏死、水肿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而诱发剧烈疼痛。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类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以头面部带状疱疹所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发病率最高且最为严重,同时易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以往临床上所应用的卡马西平虽可产生一定的疗效,但绝大多数的患者仍伴有明显的疼痛感,现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将普瑞巴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普瑞巴林作为一类γ-氨基丁酸类衍生物,不仅可顺利的通过血脑屏障,同时对于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降低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疼痛的下行抑制作用,达到缓解并控制神经性疼痛,降低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的目的[4]。此外,有研究表明,初始剂量下的普瑞巴林即可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在临床应用上更加方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卡马西平组与普瑞巴林组治疗后2、3、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采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陈彬,林小敏,徐贤挺,等.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46.

[2]戴尧鑫,张华,吴从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583.

[3]王晓黎.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50.

[4]王慧娟,顿耿,耿庆娜.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7):36.

R752.1+2

B

1671-8194(2015)16-0198-01

猜你喜欢
普瑞卡马西平巴林
法拉利包揽一二名 周冠宇首秀获积分——2022F1巴林大奖赛
西藏高原地区半导体激光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普瑞巴林在骨科手术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巴林连续驱逐美国人
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师宗现代医院简介
跳舞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