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探讨

2015-10-22 03:40杨朝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痉挛性熏蒸痉挛

杨朝霞

(贵州省晴隆县人民医院,贵州 晴隆 561400)

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探讨

杨朝霞

(贵州省晴隆县人民医院,贵州 晴隆 561400)

目的 观察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采用平衡针刺法加中药熏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普通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平衡针刺法;中药熏蒸;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上肢高痉挛状态可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1]。本研究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采用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为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患者经CT确诊,肌张力评定采用Ashworth肌张力评定法评定为Ⅰ~Ⅲ级依据,排除合并影响功能恢复的其他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及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入选病例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58.6±5.9)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4±0.3)个月;将上述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结合中药熏蒸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病程等方面经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训练及普通针刺治疗,并采用中药进行熏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平衡针刺治疗,其余治疗方案同对照组。两组均以10 d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

1.2.1普通针刺方法。体位:患者仰卧,患侧腘窝稍垫高,以支撑踝关节,使其保持中立位,患侧上肢置体旁,下肢自然伸直,掌心向躯干。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只屈不伸),尺泽、曲泽、内关(只伸不屈)。针刺方法:采用0.25 mm×40 mm毫针,快速进针,行平补平泻法,留针0.5 h,出针轻慢。1次/天。

1.2.2平衡针刺方法:体位同1.2.1项。取穴:极泉、尺泽、大陵(上肢屈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上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下肢伸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下肢屈肌侧)。针刺方法:采用0.25 mm×40 mm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柔和均匀捻转1 min,以不出现肌肉抽动为度,留针0.5 h,出针轻慢。1次/天。

1.2.3基础康复训练:由康复医师为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包括上肢肩、肘等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及持续0.5 h的上肢屈肌的持续静力牵张,2次/天,康复训练的内容和难度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调整[2]。

1.2.4中药熏蒸法。处方:黄芪、透骨草、伸筋草各30 g,红花、当归各15 g,生川乌、防风、桂枝、威灵仙各10 g,花椒6 g。治疗方法:上药加水1 L,浸泡至药材无干心后,放入熏蒸器的熏气锅中,以蒸气薰患侧,待药温降至50 ℃左右时,以药液浸泡患侧手足0.5 h,2次/天[3]。

1.3疗效评定:采用Ashworth法[4]对患者痉挛程度进行评定。显效:肌张力降低Ⅱ级以上;有效:肌张力降低Ⅰ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无即时效果,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分类指标以例数及百分比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普通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影响[n(%)]

3 讨 论

与普通针刺法比较,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其原因在于,该法在于在传统针灸疗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非瘫痪侧的代偿活动所引发的一系列功能改变[1]。现代研究认为[5],平衡针刺法可抑制α和γ运动神经元反射,对肌肉的过度牵张状态进行调节,从而使痉挛肌的兴奋性降低,协助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此外,平衡针刺法尚可通过双侧治疗,使身体双侧交互神经联系障碍得到改善,促进大脑建立正常反馈机制,并通过改善非偏瘫侧的持续用力状态,诱发偏瘫侧的正常运动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的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程度及临床症状,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1]龚燕,朱国祥,曾友华.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6):15-18..

[2]倪克锋,龚燕,包烨华,等.减味血府逐瘀汤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20-321.

[3]张民旺,张社峰,王松龄.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38例[J].中医研究,2009,22(5):22-24.

[4]郑翔凌,郭云强.颞三针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4):13.

[5]龚燕.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06-407.

R245.31

B

1671-8194(2015)16-0228-01

猜你喜欢
痉挛性熏蒸痉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