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5-10-22 03:40郭慧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入院脑梗死情绪

郭慧玲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郭慧玲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于本院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本组患者均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较干预前发生显著改善(P<0.05);患者干预后NHP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抑郁情绪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功能等障碍,致使其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1]。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于本院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本组患者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7.62±6.31)岁;文化程度:大专或以上28例,中学50例,小学及以下46例。本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未对研究方案产生不良影响,具有临床可行性。

1.2方法:本组患者均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与之多交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顾虑,并予以详细解答,尽可能的满足其生活需求。②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有关于急性脑梗死的特点、病因及治疗措施,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讲解一些成功案例,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③家庭配合:予以患者心理干预的同时,应加强与家属间的心理疏导,调整其心态,并予以患者更多的家庭关心,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有效减轻抑郁等情绪。

1.3观察判定指标。心理状态评定: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综合心理状态评定,分数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采用NHP评分进行评定,包括饮食、精神、睡眠、日常活动等,评分为1~5分,生活质量与分数值呈正比[2]。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对比: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分值显著低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干预前后NHP评分对比:患者随访时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因疾病发生突然,且病情严重,患者大多出现言语、感觉、运动功能等障碍,部分因无法接受出现的症状,从而出现悲观、紧张、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若不及时予以解决,则直接影响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因此,为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情绪,促进疾病尽早康复,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SDS、SAS分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这说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个性及心理变化,并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与之多交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加上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顾虑,并予以详细解答,尽可能的满足其生活需求,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间的心理疏导,调整其心态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关怀,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有效减轻抑郁等情绪。

表1 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对比(,分)

表1 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对比(,分)

注:与入院时比较,*P<0.05

时间 例数(n) SDS SAS入院时 124 66.22±7.84 64.21±7.13出院时 124 37.13±3.84* 36.27±3.37*

表2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2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注:与入院时比较,*P<0.05

时间 例数(n) 饮食 精神 睡眠 日常生活 家庭配合入院时 124 58.80±4.51 55.81±4.02 57.38±4.17 57.87±5.06 48.72±4.73随访时 124 68.72±5.75* 65.94±7.94* 70.42±2.47* 66.84±3.53* 58.33±4.15*

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是评判该护理方案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针对该项指标予以深入调查分析,结果得出:患者随访时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具体表现在精神、日常生活及家庭配合等方面,这表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结果与周慧等文献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验证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具有的临床有效性与可行性[4]。原因分析为:通过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及其家属详细解释脑梗死疾病的特点、发病原因、治疗措施以及康复锻炼,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讲解一些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并告知其良好的心态可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本研究中未针对患者治疗情况予以详细说明,即患者护理后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具体影响需经过临床深入研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杨文东.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0(13):154-155.

[2]徐岩.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特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16(13):107-108.

[3]李慧敏.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4(30):541-542.

[4]周慧.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4,13(16):152-153.

R473.74

B

1671-8194(2015)16-0247-02

猜你喜欢
入院脑梗死情绪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情绪认同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