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5-10-22 03:40曲广枝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低血压体位血压

曲广枝

(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曲广枝

(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防范作用,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带来的危害。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体位性低血压危险因素评估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统计卧位及蹲位起立时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发生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及摔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1.7%,而对照组发生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位及蹲位起立时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及摔倒的比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较高,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老年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护理;防范措施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蹲位起立、平卧起立等体位转变而引发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现象,多见于老年人患者[1-2]。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调节功能障碍,血压波动较明显,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会引发头昏目眩、恶心呕吐、摔倒、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3]。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除给予相应的降压药外还应给予护理预防措施[4],以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为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防范作用,本文随机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因素并给予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71.2±3.2)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2.2±2.1)岁。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对高血压的定义[5],收缩压≥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9 mm Hg,上述120例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其所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知识,生活中尽量避免剧烈的更换体位;对于既往存在高血压病史、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进食进水量锐减以及长期服用心血管药物的患者给予特别重视,预防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医护人员监督患者服药,并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定时检测患者血压,在患者欲改变体位时观察患者,一旦患者因体位变化出现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及摔倒现象时要恢复患者原有体位,并进行相关处理;患者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因老年人胃肠蠕动能力较差,应保障新鲜卫生饮食,按时喝水,避免便秘现象等;对于长期卧床者,下肢应定时进行屈曲与伸展,以减少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6];对于有能力下床活动的患者,首先在床上进行适量的准备活动,如按摩下肢以加快下肢血液循环速度,避免患者下床时血压快速降低现象的产生。对照组则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统计卧位及蹲位起立时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发生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及摔倒等并发症情况,其中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观察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1.7%,而对照组发生率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位及蹲位起立时平均动脉压在80 mm Hg左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及摔倒共计8例患者,发生率为13.3%,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老年高血压具有如下特点:常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危险性疾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血压“晨峰”现象多[7];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当患者站立后血压值与平卧时收缩压相差>20 mm Hg和(或)舒张压相差>10 mm Hg,即认定为体位性低血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无任何体位性低血压预防干预的实施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为1/3,而给予护理干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降低了20%左右,由此可见,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由于老年人生理各方面功能衰退现象明显,因此老年不及年轻人那样对血容量不足有一定的耐受性,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厥、跌倒、头晕目眩、急性脑血管等并发症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越加困难。因此,本文建议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因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服药,患者家属进行监督,同时患者所使用食物应干净卫生、营养充足、利于消化、尽量清淡[8]。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较高,应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规避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1]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241-3244.

[2]刘丽琴.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变化的护理对策[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1):114-115.

[3]黎蔚华,林仲秋,谢志泉,等.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50-152.

[4]姜涛,卢桂阳,宋秀霞,等.2型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55-58.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6]赵费敏.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不同药物降压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的探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0(12):381.

[7]程道荷,赵静,陈琳.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54-56.

[8]Tsai AC,Chang TL.Quality issues of self-report of hypertension: Analysis of a population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older adults in Taiwan[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2,55(2):338-342.

R473.5

B

1671-8194(2015)16-0263-02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体位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