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宏观经济学[HT19.H]教学理念的多维视角探讨

2015-10-26 18:42蒋长流
教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多维教学理念

蒋长流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学员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的课程。宏观经济学的三重使命决定了MBA 教学中重在培养学员的经济视野、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MBA宏观经济学的四大教学目标定位使得其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和凝练具有现实迫切性。提出MBA宏观经济学应立足于能力导向确立一种五位一体式的“Multi”教学理念,该理念的实施是一个多主体参与互动的过程。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理念;多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04005

0引言

源于报酬递减规律,马尔萨斯做出如下推断:人均真实收入水平注定要维持在仅能使人类繁衍生息的水平上,下一代不可能指望着比其父辈生活更好,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会对生活水平有影响。这一悲观论题导致经济学通常被认为是“沉闷的科学”,言下之意是说经济学沉湎于抽象理论而脱离实际。然则,这是误解!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实际上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激烈变化的经济现实使经济学面临挑战,同时也加深了经济思想尤其是宏观经济思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市场经济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偏好的选择。如果说21世纪初期的经济学更加重视动机、预期的重要性,更加强调经济制度及其稳定性的作用以及更加关注能够预料到的经济政策的正能量的话,那么,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客观现实则使人们在不摒弃宏观经济学基本传统的前提下,力求将这些变化置于显著位置并进行清晰表述。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与消费者在做出各自的决策时面临的经济条件或经济运行状况以及政府政策的施行情况等,重点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主要涉及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等关键指标。其中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经济增长问题,更是对人类福利有深远意义的根本问题。

企业总是在一定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中做出最优化生产经营决策,对于MBA学员来说,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经济政策走向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种预测,无疑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各高校纷纷对MBA宏观经济学教学给予了充分重视。纵观这几年的MBA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教师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这对于提高MBA学员的分析和认知能力无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MBA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理念也面临进一步提升和凝练的必要。笔者基于多年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以及国外访学经历,立足于MBA教学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一种“Multi”教学理念并付诸实施。

1宏观经济学课程体系架构的简约性梳理

不可否认,宏观经济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对现实经济现象或事实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做出必要的假设,将部分在现实中存在但不影响主要结论的因素抽象掉,从而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找出这种内在的逻辑主线是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把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复杂内容简约化,让MBA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理解现实社会经济和国际事务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在授课之初就应该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设计和逻辑主线讲授清楚,要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梳理成一个理论体系框架(见图1),并将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与内在关联性呈现给学生,让学员有一个总体性认识,这样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任务(即衡量经济宏观运行状况、解释经济运行状况和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绩效)决定了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宏观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说明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经济总量指标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其次则是从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两个层面构建理论与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这就形成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两个方面的理论。前者即经济增长理论,后者则包括短期收入决定理论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基于对经济运行绩效的理论阐释,宏观经济学的第三个任务就是运用建立在理论分析和模型基础之上的政府政策来改善经济运行绩效以使得人们的福利得以增进。理论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学员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学员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对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系统讲解,拓展MBA学员的知识视野、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MBA学员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高校MBA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定位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学员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的课程。MBA教育在国内兴起以来,走过了一个从重理论阐释到应用性示范再到案例教学的探索型路子。特别是近几年各高校MBA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有了很大的改善,MBA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成效性短期内也得到了充分展露。但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本土化”模式与“舶来品”模仿也同时出现在MBA宏观经济学教学课堂之中。到底应该怎样认识MBA宏观经济学教学、MBA宏观经济学教学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等,仍然是令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感到茫然的一个显性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MBA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定位。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经历了太多变革。这些变革反映在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之中就是对失业、经济增长以及消费构成等长期特征以及经济波动短期特征的关注。这些新思想与现实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导致人们深信经济思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当前宏观经济学参考书众多,教学内容广泛而庞杂,而MBA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课时一般都限制在32~36课时,这样的教学课时只能保证讲授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无疑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随着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以及消费、投资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设计要能够体现这一变化;其次,阐述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作为经济增长绩效的决定因素时需要将理论上的洞见及其政策启示进行深入挖掘;再者,如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说明进一步帮助学员理解经济思想和经济模型;最后,各国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实践迫切要求对于政府失灵问题通过政府行为模型进行剖解。基于上述目标,就需要对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理念进行某种必要的更新。

MBA教育与大学教学一样仍然要做到“传道、授业与解惑”,有两点尤为关键:一是其传授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功能需要,教学效果也就越佳;二是教学方法的取舍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更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维活动。“教”与“学”是个主体互动的过程,也是信息和思维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教师的主体性就体现在将所讲授学科的研究方法、内在逻辑关系、理论洞见、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及其蕴含的思想与意识形态特征等系统性地告知自己的受众。宏观经济学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应该体现五位一体的“Multi”教学理念(见图2)。

3.1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第一要义:掌握本门学科研究与分析问题的方法(Method)

任何一门学科,均有学科范畴内的特定研究方法,教材内容安排和知识体系均是基于这种考虑而构建的,站在学科的高度上将这种方法提炼出来并告知学生,有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潜在意识。这里的Method,既体现学科本身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也涵盖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与突破。例如,笔者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使用模块式图解形式让学生理解经济学家思考与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和范式,告诉学生尽可能做到像经济学者那样去思考现实经济问题,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知悉政府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及其经济意义(见图3)。

3.2强调对核心内容的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理解(Understanding)

宏观经济学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缩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要给学员搭建一个很清晰的理论体系框架,用一条明确的主线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联系在一起,将课程的完整逻辑体系介绍给学生,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具体而言,在讲授宏观经济学原理的过程中,应将各知识点之间的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展示给MBA学员,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握主线和方向,不至于迷失在一个个具体原理和图表之中。但是对任何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就要求老师在自己消化吸收课程内容体系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使MBA学员完整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而不至于断章取义、支离破碎地理解与掌握。首先,多媒体教学借助于相关专业人士参与配合制作的音像和投影屏幕等载体,以声音、文字、图形、动画、录影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MBA学员,故将其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课堂更能直观、形象、快捷、便利地让MBA学员尽快理解抽象的概念、不太熟悉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更有利于MBA学员掌握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员逐步领悟知识内涵。其次,采用一定量的、经过仔细筛选的、能够体现教学内容要求的实例或小的案例进行教学,也可帮助MBA学员提高专业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比如,在讲到GDP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时,充分调动MBA学员主体性的发挥,激发MBA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框架图(图4)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清楚,学员就能了解增加消费的着眼点以及制约消费的因素,从而深入理解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三大措施打造消费升级版”的内在含义。具体而言,在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从而确保就业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税收(例如提高税收起征点、结构性减税、免税、退税等)和增加转移支付等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使人们能够消费得起(图5)。通过完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收入保障以及其它各种转移支付等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人们的收入预期,削弱储蓄动机,促使人们敢于消费。

3.3注重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及思路的挖掘(Logic)

零散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何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主线梳理出来告知学生,对[JP2]承担宏观经济学教学老师的要求较高。它需要承担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老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所授内容,力求挖掘出所授内容与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主线,让学生洞悉围绕这一主线的逻辑因应关系[[KG-*6]5[KG-*6]]。一旦养成这种找寻逻辑主线的思维习惯,就能使学生一劳永逸,受益终身。例如,笔者在讲授宏观经济学原理中的储蓄、投资、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同样使用模块式图解形式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挖掘出来以便学员领悟企业总是在一定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中做出最优化生产经营决策,而企业的最优化决策又是如何影响整体经济活动的(见图6)。这就使得学员很容易理解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体性作用,也让其明白经济增长处于下行区间时同样会给企业带来约束。

3.4[WTHZ][2]注重培养MBA学员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Thinking)

行成于思毁于随。从启发MBA学员思考到MBA学员主动思考,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从事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MBA学员为学习主体,促使MBA学员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主动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MBA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MBA学员的主体意识,师生互动交融、相互促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CPI是用来衡量生活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指数,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MBA学员强化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笔者从世界银行网站上有意识地选择了几个典型国家的CPI数据以列表形式展现给MBA学员,让其去思考,结果MBA学员很快就概括出这些国家的分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金砖类国家)以及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并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结论。难能可贵的是,MBA学员发现日本是个例外,并由此联想到日本安倍经济学应对日本经济的问题与CPI之间可能的因应关系。

3.5[WTHZ][2]启发MBA学员领悟显性知识隐含的洞察力(Insights)

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包括极强的发现新兴事物、发现现有事物发展方向、从多种问题中把握其核心的个人能力。洞察力往往隐藏于现有的知识存量中,因此,涉及的知识领域越广博,越容易获得洞察力。俗语说:“见多才能识广”。除此之外,还要经过前面所说的“thinking”,才能有“洞察力”的产生。只见树木或只见森林,就是缺乏洞察力的一种表现。

洞察力就是将有用的知识(knowledge)通过个人的认知、处理、分析后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即变无意识为有意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安排应强化学生基于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应以学生能够很好理解专业知识为前提。教师需要通过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使用而达到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宏观经济学教学是要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在本专业知识领域[JP2]扩大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空间,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理解和判断现实经济运行状况的能力。例如透过GDP、CPI这两个指标可以从生活水平和生活成本两个层面去理解,并将二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为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关键决定因素,进而将其和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区间管理、底线思维和结构调整与升级等结合起来思考,学生容易将洞察力和现实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架构。

4结束语

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要求承担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把控能力,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适合于某门课程和某一学科特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成功与否相当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配合程度。本文主要侧重于从教师层面论述了五位一体式的“Multi”教学理念及其贯彻实施的改革尝试,虽然初见成效,但尚需要进一步凝练与总结提高,也需要接受同行的批评和指正。不过,正确的教学理念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约翰.B.泰勒.宏观经济学[[KG-*6]M[KG-*6]].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15.

[2] 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KG-*6]J[KG-*6]].中国大学教学, 2005, ([KG-*6]9): 5355.

[3] 曹建忠,汪海凤.普通高等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KG-*6]J[KG-*6]].教学研究,2012,([KG-*6]2):7275.

[4] R.格伦.哈伯德,安东尼.P.奥布莱恩.宏观经济学[[KG-*6]M[KG-*6]].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152.

[5] 罗宾.巴德,迈克尔.帕金.宏观经济学原理[[KG-*6]M[KG-*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4.

[6] 康爱香.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KG-*6]J[KG-*6]].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KG-*6]2):1418.

[7] 徐怀礼.浅析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运用[[KG-*6]J[KG-*6]].课程教育研究,2012,([KG-*6]8):4849.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多维教学理念
面向港澳籍外招生教学中的案例应用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