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几点心得

2015-10-28 05:12饶利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马路情境数学

饶利军

(内蒙古包头东河区包头铁路实验小学 内蒙古包头 014040)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几点心得

饶利军

(内蒙古包头东河区包头铁路实验小学 内蒙古包头 014040)

教师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以前单一的数学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情趣以及思维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情境 兴趣 思维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给教学老师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能否教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喜欢学习。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利用外部的事物给孩子以刺激,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兴趣或困惑,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强调数学教学应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根主线逐步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想方设法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认识》时,课前将已经准备好的装有10~100粒不等黄豆的纸袋放在每个同学的桌上,学生会感到很好奇,于是我告诉他们这节课要进行数黄豆比赛,看谁把袋子里的黄豆在桌子上摆好后能让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桌子上有多少粒黄豆。学生听了觉得很新鲜也很兴奋,在我的一声“开始”后很快就讨论和行动起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当我在学生中间巡视的时候看到有的学生以“十”为单位摆豆时,就马上告诉同学们老师知道这堆豆子有几粒,学生很惊讶,课堂一下就安静下来等待老师的答案,眼神里充满好奇。此时的学生很是不解,为什么老师能不要一粒一粒的数就能知道是多少粒呢?该怎么摆才能让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黄豆粒数呢?

这时我适时引出数量较多时以“十”为单位的摆法。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了教学情境中,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的指令,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2.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提出新颖合理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退位减法时,不拘泥于书中借十法,通过让学生摆树叶,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法。我认为数学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新课标》中提出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出发点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孩子学会自己读课本,培养学习独立性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新内容前我会给学生指出学习的要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要点和问题去阅读课本,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如在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了下面两道题:

(1)一条马路全长3000米,修完了3/5,修完了多少米?

(2)一条马路修完了3/5,修完的马路长度是1 80O米,这条马路长多少米?我先让学生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条马路全长3000米,修完了60%,修完了多少米?例4:一条马路修完了整条马路的60%,修完路的长度是180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长?因为例3和例4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4.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

问题是学习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提问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计时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应遭到批评,而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以为灵和创新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例如,在教学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时,解为:2×2×3×3×2=72,有的学生提出能否用36×2或24×3?问题一提出,立刻引来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有的认为正确,有的认为巧合。教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因此上述猜想是正确的,探求出这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更加简捷的算法。这样通过学生生疑、议疑、释疑,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

5.运用多媒体解决学生思维困惑,把孩子们领进精彩的课堂

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时介入电教媒体,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把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表面涂上蓝色,然后将它切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蓝色的各为几块?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提取”等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和条件,并加以灵活运用,用兴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索,在快乐中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马路情境数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人来车往的马路
护患情境会话
过马路
护患情境会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过马路
这份爱穿越马路20年